绿色光明网>光明档案>光明之新历史>图闻周记> 新闻周记 | 图闻周记 | 光明人物 | 一周档案 | 老照片的故事 | 口述光明

“80后”书法老师刘芳文免费教书法愿当艺术传播者

发布日期: 2015-01-05 10:56 [绿色光明网]

深圳新闻网光明讯(记者 陈圆圆 通讯员 尹峰 麦建辉)每周六下午,在光明新区文化馆的书法房里可以看到一位年轻的书法老师为市民们上课。这位年轻的书法老师名叫刘芳文,来自湖南怀化,虽然是文化馆邀请来授课的,但这位“80后”小伙并不是什么职业书法家。他靠多年坚持,练就了一手好字。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新区文化馆,刘芳文在充满书香墨韵的课室里静静地挥墨,随后和记者谈起了他的书法梦。

学书法 从模仿碑文开始自学

两年前,刘芳文抱着“出去看世界”的心态,来到了光明新区,一个机缘之下,他到了根竹园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工作。谈起在公明生活的日子,刘芳文说:“眨眼就离家两年了,在公明的日子挺惬意。我没想到,在深圳这样的大都市,能有像公明这样相对宁静的地方,让我依然能够静下心来写写书法、练练字,真好!”

刘芳文从小便对“写字”感兴趣,他回忆道,在湖南老家,比较重视文化,“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的字写得非常好,他经常教育我们读书首先要把字写好,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渐渐喜欢上写字了。”由于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没有条件和资源能够接触或学习书法,刘芳文只能靠看墓碑上刻的字,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记下来,好好模仿和练习。上高中后,刘芳文天天练习钢笔字帖,三年从未间断过。“记忆最深的是高考后的那两个月,我天天在房间里写字,从早晨到晚上一整天都在练习,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字了,两个月都是在笔墨中度过的。”刘芳文回想起当时为了书法的不舍昼夜,他笑了。到了大学后,由于之前的基础打得比较好,刘芳文创立了书法协会,因此能够接触到许多书法家,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机会也比以前多了。他经常参加比赛和活动,慢慢地积累经验和提高技能。

练书法 成功关键在于“三多”

在刘芳文看来,学习书法的关键在于“三多”,即多练、多看、多想,书法是练出来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临帖,才能掌握基本笔画规则、熟能生巧,同时还要多观察,只有眼界高了,才能看得更远。此外,要学会勤于思考,因为一切灵感都来源于感悟。当李白看到瀑布从天而降,就感悟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书法也是如此,多想想古人为什么这样写,空间关系为什么这么处理,这对学习书法都很重要。

教书法 热衷公益培训,愿当艺术传播者

刘芳文说,公明有不少书法爱好者,他们经常聚到一起交流心得,氛围不错。谈到此,刘芳文高兴地说:“今年年初,光明新区书法家协会成立了,我很荣幸地成为里面的一员,和其他成员一起支持新区的书法艺术事业。”记者从刘芳文的眼神中,看出他对书法的执着和信念。“虽然我不是职业书法家,但是学习书法的那股劲头不会退去,我会继续坚持,虚心学习。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和探究的。”刘芳文谦虚地说。

半年前,新区文化馆的第二季公益培训课开班,刘芳文被邀请去做书法课的授课老师,他二话不说就接受了文化馆的邀请,义不容辞地当起了文化义工,给老百姓免费教书法。谈起公益培训,刘芳文一点也不觉得这是义务劳动,反而觉得自己从中受益良多。

梦书法 望有朝一日在新区成立书法工作室

在当文化义工的日子里,也发生了不少让刘芳文难忘、感动的事,这让他更加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梦想。文化馆的书法公益培训安排在每周六的下午,学员们都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论刮风下雨地前来上课,这让刘芳文感到很欣慰,很感动。

此外,文化馆工作人员也十分支持刘芳文的工作,他说:“当我在上课过程中有任何需求,他们都会及时地给予帮助,群众的反应也很好。这让我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用心备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堂课的讲解。”新区举办公益培训让普通老百姓接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

刘芳文总把“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挂在嘴边,他为自己成为一名新区的文化义工而感到骄傲,也希望新区能有更多的文化惠民平台,让更多社会上有文化需求的人接受文化教育,同时壮大文化义工队伍,让自己的才能在分享和奉献中发光发热。

刘芳文虽然来深不久,但已经适应并爱上新区的生活。他希望能在把家庭和工作固定在新区,继续做文化义工。而自己的梦想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新区成立属于自己的书法工作室,结交到更多的书法同道,为新区的书法艺术事业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来源: 绿色光明网 编辑: 陈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