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光明网>光明档案>历史之老光明>口述光明> 新闻周记 | 图闻周记 | 光明人物 | 一周档案 | 老照片的故事 | 口述光明

乐善麦公祠“埋没”在光明新区塘尾社区老市场边

发布日期: 2016-04-12 09:55 [绿色光明网]

 
塘尾社区乐善麦公祠。

深圳新闻网光明讯 隐藏在塘尾社区老市场内的“乐善麦公祠”是为了纪念麦氏先祖麦乐善而修建的,它曾是周家村小学的旧址,承载了周边几个社区本地老居民的童年回忆。祠堂如今被大家遗忘在社区旧街的一角,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社区居民们希望这座承载历史的老建筑能够得到维护和修缮。其实修补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遗失的社区文化和一份对家园的归属感。

祠堂曾是周家村小学

承载几代人童年记忆

塘尾,在很久之前叫“周家村”,麦氏族人在此发展壮大,周姓村民被迫迁走。600年前,麦氏祖先在此立村时,村前有一个水塘,大家在水塘后方安居乐业,因此命名为“塘尾村”。

穿过热闹的街市,记者在塘尾老市场的边上找到了被“埋没”的麦氏老祠堂——“乐善麦公祠”。塘尾社区居民麦广森十分感慨地介绍道:“这座老房子曾是周家村小学的旧址,我小时候就在这里读书,现在住在将石、塘尾的老一辈都是在这里读过书的。老师对我们很好,无论贫富都悉心教导,培育了好几代人呢。”麦广森站在已经荒废的公祠门前,回忆起母校尘封的往事。虽然小学停办了很久,但作为周边老一辈居民的母校,它留给这些居民的不仅有童年的美好回忆,还有尊师重道、有教无类的精神信仰。

和麦广森一样,50多岁的麦照成也在祠堂念过书。他兴致勃勃地回忆说,他的童年就在这个老祠堂里度过的,那时候同伴们都在这个祠堂里读书、识字,很热闹。“乐善麦公祠”不仅是他们这一代人上学的地方,连他们父辈的那一代人也是在这个祠堂里读书长大的。“祠堂现在已经破败不堪了,很难让人联想到当年朗朗的读书声和嬉戏热闹的情景。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祠堂和我们一起慢慢变老……”麦照成感叹道。

祠堂“生命垂危”

居民希望得到修缮

“乐善麦公祠”隐藏在老市场里,这座清代建筑唯一的“身份证”就是横于门梁上的牌匾,可惜牌匾已经黯然失色、破旧不堪,连字都很难认出来。如今,祠堂被铁锁紧锁,通过门缝,看到屋内杂草丛生,四周长满藤蔓,堆放着各种杂物。在塘尾生活了一辈子的麦永睦每次路过祠堂都会为破旧的景象感到心痛惋惜。

在祠堂的正后方,有一个叫“菊亭公家塾”的书室。这个书室是古代有钱人的孩子上学的地方。与“乐善麦公祠”的命运相似,这座书室屋内外杂草丛生、爬满藤蔓,横梁布满蜘蛛网和灰尘。房屋的砖上印有“危房”字样,并贴上了淡黄色的“危房通知书”,提醒市民不要靠近。

虽然祠堂挂上了“不可移动文物”的牌子,但居民们都希望老建筑能够得到妥善修缮。“祠堂的荒废是社区文物命运的缩影……”麦永睦十分感慨。“如果连自己的历史都保护不好,怎样教育下一代爱家爱国呢?”麦爷爷深有感触地说。

公祠是本地居民的精神寄托,然而老建筑四周斑驳的砖墙,只能给后人留下一段想象。记者走访发现,不只是社区老人,许多年轻一辈的居民也表示,希望承载历史的老建筑能够得到维护和修缮,修补遗失的社区文化和对家园的归属感。

宝安日报记者 练洁雯/文 管强/图

来源: 宝安日报 编辑: 陈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