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启芳在看当年参军时的证件。
深圳新闻网光明讯 现年79岁的老人范启芳是翠湖社区年纪最大的退伍军人之一。回忆起当年国家饱受列强欺凌的日子,范启芳仿佛历历在目。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时不同往日了,我们甚至拥有了自己的航母。”提起现状,范启芳非常自豪,他说,“打仗是靠人的,有这么好的装备,再配上我国的军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敢轻视中国。”
18岁响应号召去当兵
范启芳1937年在广东罗定出生,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大约3年后,范启芳的弟弟出生。那是个动荡的时代,当时抗日战争刚刚爆发,八年抗战后紧接着就是解放战争,范启芳一家在战火纷飞中艰难求生。待一切回归和平后,范启芳的父亲和大哥不幸过世,母亲艰难地负担起家庭的重担。
作为切身体会过战争之痛的人,范启芳有着非常清醒的思想觉悟。“毛主席说过,‘落后就要挨打’,现在很多人早就忘了。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因为我是经历过‘挨打’的年代的。”范启芳说。
1955年,范启芳年满18岁,自小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他,早就许下了参军报国的心愿。就在这一年罗定的征兵宣传刚刚展开之际,范启芳积极响应号召,立刻报名。
范启芳入伍后,被分配到当时广州军区佛山军分区公安部队,先后在台山、阳江服役。“那时候条件很苦,我刚入伍时,兵营就是个大草棚。”范启芳回忆说,“台风一来,整个草棚好像要被吹飞一样。”
范启芳将当年参军时的证件保存完好。
退伍后鼓励弟弟当兵
范启芳刚入伍时,战争氛围非常浓厚,“收复台湾”的战争呼声很高。范启芳所在部队驻地在台湾海峡大陆一侧,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空军在该地撒传单、派遣间谍进行渗透都是时常发生的事。范启芳的军旅生涯,就是在这种“仿佛第二天就会打起来”的气氛中度过的。
“当兵,首先一定要有这样的觉悟:随时做好打仗的准备。”范启芳说,“特别是我当兵的那个时代,武器很落后,打起仗来,全靠拿命去拼,所以一定要做好准备。”
服役期前两年,范启芳主要负责海岸巡防和反渗透任务,那两年里,范启芳与战友经常日夜露宿海岸边。到了第三年,由于表现出色,他被部队安排负责文职工作,成为了所在连队的文书,获授中士军衔。
由于交通工具落后,在那个时代当文书有时候甚至比边防战士更辛苦、更要经受日晒雨淋。“文书需要定期到各个兵营清点物资,当时我一个人负责好几个海岛。”范启芳说,“来回全靠风帆渔船,经常一手抱着步枪,一手护着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和来路不明的人混坐,如果遇到无风天气,就要在海上漂一整天、一整夜。”
3年兵役期满,范启芳退伍还乡,眼见弟弟也到了应征入伍的年纪,他便鼓励弟弟参军。“和平来之不易,经历过战争的人,都知道要重视国防建设。”范启芳说,“从私来讲,当兵对他的成长有好处;从公来讲,服兵役是为了保家卫国,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今距离兄弟俩入伍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今年征兵季即将开始,范启芳鼓励有参军意向的年轻人:“国门总要有人来守,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知道军人的职业有多么重要了。”
宝安日报记者 陈董成/文 卢正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