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光明网>光明新区新闻> 新闻周记 | 图闻周记 | 光明人物 | 一周档案 | 老照片的故事 | 口述光明

光明新区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建设创新高地

发布日期: 2017-01-13 06:30 [绿色光明网]

图为建设中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深圳新闻网光明讯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7年是光明新区成立十周年。在这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成果,展望和谱写新一年新篇章,显得尤为重要。

春秋一度,硕果盈枝。

2016年,光明新区经济总体保持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据初步预计,光明新区201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25亿元,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10亿元,增长8.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亿元,增长33%;全口径税收收入109亿元,增长11%。

2016年,光明新区多个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随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落地推进,华星光电G11代线项目动工建设,华侨城光明小镇项目加快推进,光明凤凰城进入全面开发建设期,轨道6号线、外环高速开工建设,轨道13号线纳入深圳市轨道四期规划,公明水库库区即将建成蓄水,茅洲河实施全流域综合整治,光明天安云谷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光明新区正以重大项目为龙头,步伐坚定地向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目标迈进。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光明新区将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产业提质增效步伐;以“两城两带”建设为重点,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以重大项目落地为契机,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以“补短板惠民生”项目为着力点,不断巩固新区和谐稳定社会基础。

强化中大引擎效应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2015年12月,中山大学·深圳正式落地光明新区,将按照世界一流大学标准建设校区,此举为光明新区打造区域性教育医疗和创新高地带来绝佳契机。

2016年,中山大学·深圳项目推进成为光明新区重大项目建设的“重头戏”。光明新区与中山大学于2016年5月28日签订合作协议,将共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附属中学、小学和幼儿园,2021年8月前将达到预期招生规模。同年9月,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医学院完成200名临床医学学生的招生工作,这批学生计划于2018年9月搬到深圳校区学习。

同时,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用地土地整备进度加快,光明新区已于2016年10月15日全面完成东森教练场科目二场地1.7万平方米的清理和平整,为中大深圳校区项目奠基仪式提前做好了用地准备。

据了解,今后5年内,深圳将投入约300亿元建设中大深圳校区,一期100万平方米的校园基本建设将在2017年6月全面动工。

随着中山大学·深圳项目有序推进,中山大学·深圳的创新引擎作用日益凸显。2016年高交会上,光明新区与中山大学签约,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双方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推动一批标志性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产生一批具备广泛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在校区周边地区联合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通过联合共建科技园、研究院、公共技术平台、科技创新平台等模式,促进中山大学在光明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光明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项目加快建设,规划总床位4000张,其中一期工程有望于2017年6月投入使用,床位800张,二期工程预计于2020年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大学·深圳的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正在进一步放大。2016年,光明新区和天安骏业公司签约,将在新区合作建设光明新区天安云谷项目,打造集产业研发、先进制造、创新孵化、商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智慧、创新型现代化产业园区。

2016年,光明新区重大项目接踵而至,华侨城光明小镇的落地,绝对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2016年11月3日,光明新区与华侨城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华侨城光明小镇项目进入实质性阶段。该项目计划总投资超500亿元,打造占地约11平方公里绿色生态旅游区“光明小镇”。

产业航母领航 液晶显示产业基地蔚然成形

2016年11月30日,华星光电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简称G11项目)开工建设,为光明新区重大项目建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该项目总投资538亿元,是深圳建市以来单笔投资最大工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G11项目的落地开工,对深圳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对我省乃至我国完善平板显示产业布局,增强平板显示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都具有重要意义。

加上此前已经投产运营的华星光电两期8.5代线项目,华星光电在光明新区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元。超千亿级产业“航母”项目的落地,让光明新区一跃成为全球极具竞争力的液晶显示产业基地。

G11项目顺利开工的背后,是光明新区广大干部队伍敢想敢干、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奋战了近100个日夜的结果,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可能”。

据悉,华星光电G11项目土地整备工作,被称为全市范围内涉及用地历史复杂、拆迁量最大、时间最紧、补偿资金最多的单项工业用地土地整备。光明新区广大干部队伍,以“百折不回头”的精神,在不到3个月的规定期限内,全面完成了G11项目一期建设用地50万平方米整备工作,截至2016年11月初已完成整备面积80余万平方米。华星光电G11项目缔造了土地整备新“深圳速度”,成为全市土地整备工作的标杆,为市、新区土地整备工作积累了经验。

光明新区的土地整备速度,让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G11代线项目副总指挥车汉澍连竖大拇指,“如此高效率和快速度,极大地提振了我们投资建设的信心和决心。G11项目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开工,意味着我们能提前1个月量产,产品能提前上市取得经济效益。”

年投逾2亿元 重点发力创新驱动、质量引领和人才支撑

创新生态体系建设,需要一个适宜创新经济发展的软环境。2016年9月,光明新区集中出台扶持产业发展和人才工作系列政策,推出了《光明新区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光明新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修订稿)》(即《“1+18”系列文件》)《光明新区质量奖管理办法(修订稿)》以及《光明新区“鸿鹄计划”系列实施方案》等四项政策,着力谋求从制度层面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一个极具竞争力的软环境,重点发力创新驱动、质量引领、人才支撑,提升企业和城市发展竞争力。

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光明新区不惜“真金白银”,将每年直接用于支持企业发展的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总盘子从7000多万元提高到2亿元以上。

光明新区在产业扶持和人才吸引力上进一步加大力度,不断提升企业和城市发展竞争力,全力打造优质产业集聚、优秀人才荟萃的高地。2016年,支持超过132个项目开展科技创新和市场活动;新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418件,比上年增加1173件;国内专利授权量2163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0.4%;新区“鸿鹄人才”达146人。

截至目前,注册地在新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8家,挂牌新三板企业18家;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或技术中心40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或工程实验室数量已达9个;光明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目前在孵项目32个,建成众创空间9个。

来源: 深圳商报 编辑: 谢燕丽

光明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圳光明,szgm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