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区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技术展示(和润家园小区)。
深圳新闻网光明讯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光明新区聚焦生态环境问题精准发力,从严执法夯实保障,突出重点治水提质,彰显特色,海绵助力,统筹兼顾、系统推进2016年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光明空气子站全年PM2.5(细颗粒物)均值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达到312天,较2015年增加50天;空气优良率87.4%,较2015年提高8.8个百分点。茅洲河干流光明新区段、鹅颈水支流完工段消除黑臭,木墩河支流河口连续5个月监测指标显示“不黑不臭”。
7大专项执法
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6年,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部门开展7大专项相关执法行动,全面树立执法权威,加快提升新区环境质量。
一是开展茅洲河河水污染源调查,查处违法企业28家;二是联合宝安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开展公明污水处理厂纳管区域专项执法检查;三是开展无牌无证企业专项执法行动,清理“未批先建”等违规建设的项目、无牌无证的地下电镀、氧化厂等“黑污染源”43家;四是针对学校等环境敏感点的废气扰民问题开展调查,共排查企业614家,其中64家企业被列为整治重点,并对其中23家存在环保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五是开展工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辖区103家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污染企业中,已有86家企业开始使用低挥发性原辅料或落实了废气治理设施,有17家企业停产关闭;六是开展汽修企业喷漆废气整治,12家汽修企业的喷漆车间废气处理设施已完成改造;七是加强对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监管。
特别是在年底迎检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期间,新区主要领导亲自抓,环保部门积极作为,各有关部门紧密联动,中央督查组转办我区的6宗案件全部高质量及时办结,共立案查处涉案企业8家,关停其中3家,取缔1家,行政拘留1人,行政追责3人,行政处罚告知金额260万元。办理结果得到周边市民普遍认可,并在全市率先对违法当事人进行行政拘留,率先开出100万元环保最大罚单。形成了环保部门为主、其他部门紧密联动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以及以法制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压态势。
系统推进 加快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新区环保水务局在2016年10月31日正式挂牌独立运作后,立即制定实施新区岁末年初生态文明建设冲刺方案,聚焦28项建设任务,逐一排定冲刺计划,新区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分管负责人现场督战,实施每周检查通报督办,26项任务取得预期效果。重点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控制(督促清扫保洁单位加强对泥头车运输主干道、建筑工地密集片区道路、混凝土搅拌站周边道路的冲洗质量)。加强对噪声源的整改,确保功能区声环境达标,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声环境(加强对城市噪声污染的整治力度,重点查处生活区、学校等环境敏感区的噪声污染源,加强对声环境质量改善考核点位的公明城管办(二类区)周边社会生活噪声、商业噪声及同富裕工业区(三类区)周边工业噪声的超标噪声源的排查整改,确保噪声达标,目前已查处4宗噪声超标违法行为,达标率:100%)。开展城区绿化,实施屋顶绿化、立交桥绿化等立体绿化;加快社区公园的建设;开展新区裸土地复绿,提高新区植被覆盖率(完成光侨路(西)人行天桥、木墩社区公园公厕外立面、公明广场公厕外立面等立体绿化项目;新建大雁山登山公园、北环路社区公园、长圳新村社区公园等公园,新增公园面积61.8万平方米;今年已复绿67.5万平方米裸露土地)。实施强基惠民等系列工程,建设宜居社区,全区28个社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结合查违消除大的生态环境问题隐患,全年新区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80多万平方米,较年度计划超额八成,在全市取得“四个第一”。
2016年1-12月光明空气子站细颗粒物均值0.037毫克/立方米(2015年同期为0.039毫克/立方米),有效监测天数357天(去年同期有效监测天数333天),优良天数达到312天(去年同期优良天数262天),空气优良率为87.4%(去年同期空气优良率78.6%)。新区空气质量总体情况较2015年同期有明显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