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光明网>绿色新城> 新闻周记 | 图闻周记 | 光明人物 | 一周档案 | 老照片的故事 | 口述光明

光明新区“厂网一体”推动河流去“黑臭”

发布日期: 2017-09-05 11:02 [绿色光明网]

深圳新闻网9月5日讯 茅洲河是莞深两地的界河,也是省市重点治理的河流。光明水质净化厂坐落在茅洲河中游一侧,站在净化厂门口,眺望茅洲河,清澈的河水缓缓向远处流去,河两岸正在施工建设。工程结束后,岸绿水清,一条沿河的休闲长廊将成为周边居民最好的去处。

同一个地址,光明水质净化厂还挂有另外一个名字“光明水环境公司”,这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对于光明而言,辖区治水提质、海绵城市建设就由新公司承担重要职责。作为光明治水的关键性工程,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以及收集范围内的雨污水管网运营和部分新建内容,均由水环境公司负责。一份30年期限的合同,在深圳治水历史上,还是首次。“厂网一体化”运营,这是一种全新的机制,作为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首个PPP试点项目,其开工对光明乃至深圳都是全新的探索。这种创新,能否解决光明治水难题?其运营成效会怎样?能否形成示范作用?记者对水环境公司相关负责人王丹进行了采访。其表示,目前一期厂是按照城市污水排放的最高标准即为一级A排放,二期厂的出厂水排放标准是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Ⅳ类水质标准排放,地表水体Ⅳ类水质标准高于污水排放的一级A水质标准。

目前一期工程处理能力15万吨/天,已经满负荷运转,二期建成后,可以达到30万吨/天,基本满足光明新区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于污水处理的需求。

A 创新投融资模式

PPP项目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茅洲河的治理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个长期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茅洲河是省市重点治理的河流。

今年以来,省市领导相继来到茅洲河进行调研,高度重视茅洲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水污染是深圳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光明新区实现青山绿水、打造绿色新城的重要工作。

“河流治理是个系统工程,关键在于正本清源,综合施策。”光明新区环水局的人员介绍。

茅洲河的清水从哪里来?除了上游水库以及雨水之外,重要的补水就是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尾水。目前光明新区仅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即位于茅洲河中游、公明新围路旁的光明水质净化厂。作为一期工程,其在2010年建成通水,总投资2.8亿元,处理能力为15万吨/天,处理尾水达到地表水体Ⅳ类水质标准。

这几年,是光明新区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光明凤凰城逐渐成形,华星光电、中山大学等大项目相继落户,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配套工程已经难以满足新区发展需求。

目前,净化厂实际每天处理量为12—16万吨/天,基本满负荷运转,二期建设迫在眉睫。

今年4月,深圳正式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深圳的试点区域落在了光明凤凰城。为了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社会资本管理优势提高建设效率及运营质量,光明新区管委会设计提出了最终建成30万立方米/天处理能力水质净化厂和总长度约982公里污水管网的“厂网一体化”项目包。今年5月25日,对于深圳水务集团来说,迎来了一个利好消息,其作为牵头单位,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铁十五局集团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深圳市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PPP试点项目”。该项目涵盖了光明水质净化厂以及该厂配套的全部雨污管网,预计工程总投资约15.82亿元。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种机制创新,光明新区管委会授权新区环水局作为此项目的实施机构,采取竞争性磋商方式选择同时具备相应投资能力、设计能力、施工能力及运营能力的社会资本方合作。最终光明新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新区的出资方代表与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项目公司,开展此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项目公司名称为“深圳市深水水环境公司”(简称“光明水环境公司”)。

项目公司实缴注册资金5亿元,其中市水务集团等社会资本出资51%(即2.55亿元),新区建发集团代表新区政府出资49%(即2.45亿元)。从“厂”转变成“公司”,对光明新区来说,一方面引进了专业化的管理运营团队,同时也引入了社会资本,在治水等基础性工程建设方面撬动了社会资金的参与。


B 厂网一体化

开创系统化治水新探索

走进光明水质净化厂,其周边被工业区包围着。紧邻着净化厂的位置,一块非常方正的地块已经整备完毕,只待施工建设。7月31日,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PPP试点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在这片空地上举行。

光明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作为一个运营8年多的项目,在新区治水提质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面临满负荷运转、尾水排放提标改造等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新区排水管网雨污混流严重,很多污水沿着雨水管网直排河道,近年来新区大力开展雨污分流工程,但污水管网的污水收集与污水处理厂的运营仍然欠缺协同管理效应。

为进一步发挥光明水质净化厂的治水效益,一份30年的“厂网一体化”运营合同,让水环境公司与新区政府进行了捆绑,共同对新区污水进行综合施策。

根据PPP试点合同内容,这份总投资15.82亿元的项目,共包含11个子项目,主要有两大块内容。其一,水质净化厂一期要进行提标改造,采用DROT(设计—改造—运营—移交)模式,投资约1.7亿元;二期工程采用DBOT(设计—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投资约4.85亿元,建成后实现污水处理能力为每天15万立方米,出水水质达到IV类标准、出厂污泥含水率低于50%。

其二,净化厂收集范围内的雨污水管网,对于存量管网,合计700公里,包含污水干管、光明污水支管网一期,其它市政排水管网及建成城中村污水管网等。在建管网,由政府投资建设,合计约141公里,这些项目采取运营管理模式。对于新建管网,包括长圳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玉律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将石西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以及华星光电G11项目污水管道工程,新建管网合计约141公里。这些项目采用建设运营模式,此外还涉及管网接驳完善工程等,采取设计建设移交运营模式。

“未来新区大部分污水管网运营及污水处理,将由水环境公司一家处理和运营。为了从源头上实现雨污分流,最大限度地实现污水水质和水量收集,新公司会采取各种办法。毕竟这是公司效益来源,处理的污水越多公司越有收益。市场化运作,也倒逼着公司做好各项工作,发挥专业优势。”王丹介绍。


C 监测执法并重

新区全面实现污染物减排

在茅洲河中游,新围路是一条沿河道路,其下游就是河堤路。目前新围路临河一侧正在进行施工,为河道景观提升工程。在水质净化厂旁,有一条水渠,与净化厂相连接,从水渠中缓缓流出清澈见底的水,这些水就是净化厂净化过的尾水,直接注入茅洲河内,形成茅洲河清水的重要补充来源。

二期工程建成后,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天,届时会有更多的尾水注入茅洲河,而水质要求更加严格。

“公司才成立没多久,很多工作都刚刚启动。”上述人员介绍,水环境公司已经成立工程建设部,分设了管网工程实施组和光明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实施组等工作组;上海院和中铁十五局分别成立了项目设计组和工程项目施工组,开展相关建设工作。

除了水厂建设,管网建设也在同步进行。目前已完成设计图纸优化及公明排洪渠(公明医院)段排污口整治设计工作。在新区环水局和住建局的支持下,长圳、玉律、将石西三个片区管网施工工作已开展。

“有些存量管网,尤其是城中村建成管网,还需要系统普查。此前不少管网处于无监管状态,甚至出现堵塞、破坏等情况。”上述人员说,为此,水环境公司已成立管网普查小组,从田寮社区的排水管网普查开始,全面梳理新区配套水管网系统。

治水政府不是甩手掌柜,在后续的管网监管以及水厂建设还需要新区相关部门尤其是环水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

记者从新区了解到,目前新区已确定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和水源管理制度,全力打好治水提质攻坚战,加快建设绿色新城和魅力之区。据悉,“十三五”期间,新区将开展治水提质项目61个,总投资77.02亿元。目前已完工14项,开工18项,累计完成投资7.45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1.24亿元。

在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方面,新区正推动现有工程措施按期完成,9月底前完成全部入河排污口整治、拉通截污干管工作。在管网建设方面,新区确定今年完成165公里污水支管网建设任务和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任务。

此外,为了系统治水提质,新区还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实现环境监测和环监执法并重,日常监管和专项行动并举,推行精准治污、铁腕治污。对于污染水源严重的行业,新区加强电镀、表面处理和线路板企业及锅炉企业等监督检查,并纳入相关诚信信用体系。推行水污染源企业动态化、精细化、可核算化环保监管新模式。对照全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要求和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危废物规范管理。

“PPP试点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新区治水提质工作迈出坚实的一步,充分发挥污水水质净化厂的环境效益,可最大限度地实现污染物减排,夯实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水环境公司负责人介绍。

●南方日报记者 丁侃

来源: 南方日报 编辑: 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