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光明网>2017“治水提质 宜居光明”专题>专家论水> 新闻周记 | 图闻周记 | 光明人物 | 一周档案 | 老照片的故事 | 口述光明

光明新区四大重点项目纳入海绵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 2017-09-06 06:23 [绿色光明网]

深圳新闻网9月5日讯 随着投资300亿元的光明小镇开工建设,“老牌”生态旅游资源将在未来焕发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光明新区规划把光明小镇等重大项目纳入海绵系统,以此带动全区的海绵城市建设。

日前,笔者从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海绵办”)获悉,光明小镇、天安云谷、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华星光电G11四大重点项目纳入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考量范畴中来。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由政府全流程管控确保达到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

笔者留意到,在这些项目中包含了自然保护区、工业区、产业园区以及公共空间。这些不同类型的项目将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哪些代表性样本?抓住大项目、大工程对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意义何在?新区怎样保证海绵城市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华星光电G11项目将最大化实现雨水回用

谈及光明小镇,这一备受瞩目的大项目依托新区丰富的山水田林资源,将打造成为“深圳的生态后花园”。该项目包含新区两个水库、两条河流和最大的基本农田,规划面积约11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成为新区面积最大的海绵体系。

“光明小镇拥有大量的自然保护区,98%在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因此我们对项目单位提出的要求就是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光明新区海绵办工程师汤伟真介绍,之前这里的城中村有一些养殖场,牲畜养殖对当地水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对水体要先修复再保护。

除了农业和养殖造成的污染,工业污染是城市水体中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工业生产排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会随着雨水径流进入水循环系统,因此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华星光电G11项目建设中要格外加强雨水径流的控制。“具体方法包括,在厂房屋顶放置太阳能电池,并设置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在地下分散设置蓄水池用于冲厕,最大化实现雨水回用。”汤伟真说。

海绵城市建设,一方面是治污,另一方面是排涝。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土地整备工作已经启动。汤伟真表示,学校在建设中除了要减少场地开发对自然水循环的破坏,还应该具备雨水径流和自蓄的功能。“校区有山有河,我们不仅要以此来优化校园的景观设计,还要做好排水防洪的工作,利用鱼塘也做一些调蓄的空间,利用下沉式的绿地去控制雨水。”汤伟真还告诉笔者,学校建成后还将承担起海绵城市宣传教育的职责。

依托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天安云谷产业园将打造成为光明新区产学研合作示范区。该项目通过建设一条水系带贯通园区中心,通过排水设计,将高层建筑楼上的雨水汇入水系带,形成大的“海绵体”。据悉,项目将在今年10月正式开工。

四大项目进一步构建海绵城市格局

重大项目具有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影响大、效益强的特点,新区之所以将光明小镇、天安云谷等重大项目纳入海绵城市建设考量范畴,就是希望以此来探索海绵城市治理经验,进一步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带动全区海绵城市系统的建设。

“此前,光明凤凰城和光明新区群众体育中心就在短期内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新模式。”汤伟真介绍,过去光明新区的项目多集中在建设区,滨水空间等公共空间的示范项目做得不多,通过凤凰城五大山水公园绿环等项目,新区将会把整个海绵体系构建起来。四大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新区海绵城市格局。

重大项目建设不仅带来城市功能的完善,还会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基于大项目建设,新区会吸引有雄厚实力、具备行业先进技术经验和丰富运营管理经验的社会投资人与政府方合作。例如,建设光明小镇的华侨城集团,以及建设天安云谷的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都是业界颇具实力的企业。

在PPP模式下,由政府和中标社会资本组建项目公司共同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运营。“PPP试点项目是新区建设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市的重要手段。”光明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邝兵表示,该项目创新公共管理模式,政府由原来的公共服务唯一提供者转变为项目中的合作者与监管者,兼顾公益与效益的平衡,对于新区提升城市品质和政府管理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数据大脑”全程监管项目建设

有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科学管理和运营,让光明新区海绵城市的顺利推进有了制度保障。这样还不够,新区作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各项目要以更高标准践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理念,实现全流程管控,确保满足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为确保海绵设施建设效果满足设计和考核要求,光明新区在加强项目前期管控的基础上,严格把控海绵设施建设施工效果。”汤伟真介绍,新区通过制定现场巡查和施工指导计划,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指导纳入日常工作,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和检查施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及时整改,确保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海绵项目。

“海绵城市”建设突出的问题是标准缺乏。在深圳市已有的相关标准基础上,新区海绵办将结合新区实际,编制《光明新区海绵城市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指南》《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验收指南》《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运营维护指南》等多项技术标准,修编《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导则》《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管理办法》等管理政策,从而指导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

海绵城市还有“数据大脑”进行全程监管。“凡是在试点区域内的项目都会监测到位,华星光电也纳入其中。”汤伟真介绍,新区环水局邀请腾讯、中国电信等国内高水平智慧服务供应商,研究新区智慧海绵城市监测监管平台建设问题。目前,项目已进入招标阶段,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用。

撰文:穆玉洁

来源: 南方日报 编辑: 谢燕丽

光明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圳光明,szgm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