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光明网>光明新区新闻> 新闻周记 | 图闻周记 | 光明人物 | 一周档案 | 老照片的故事 | 口述光明

光明新区今年五大攻坚战役交出满意答卷

发布日期: 2018-01-02 07:07 [绿色光明网]

位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的光明城高铁站。

光明新区绿色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深圳新闻网12月29日讯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即将过去的2017年,是光明新区成立10周年的历史节点。经过10年的蓄势积累,光明新区正迈步进入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和重大机遇期。凤凰城、光明小镇、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光明云谷、光明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子光明并加快推进,光明新区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创新型宜居型美丽新区阔步前行。

在推进光明新区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同时,光明新区将目光聚焦于发展为民,发展惠民。“我们搞改革、谋发展,都是为了让市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宏彬表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生活富裕、空气清新、水清岸绿、交通顺畅、高水平教育医疗,这些都是城市美好生活的重要元素,也是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来源。光明新区提出在民生事业建设上持续发力,坚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思路,打好精准脱贫、治水提质、查违清拆、土地整备、交通整治等五大攻坚战役,在新时代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具体包括:继续推进强基惠民工程建设,确保已实施的1022项强基惠民项目落到实处;针对辖区困难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以国际一流标准打造“公园之区”;坚决打赢治水提质攻坚战,努力打造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以大整备带动大项目,全力推进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市第十高级中学、轨道6号线、外环高速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民生幸福新城区指日可待

光明新区成立1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低收入群体数量迅速减少,但新区目前仍是全市需困难救助人数较多的区域之一。光明新区清醒地认识到,从全市来看,新区作为后发展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新区必须下大力气补齐民生短板,提升民生福祉,努力打造民生幸福新城区。

据悉,目前,光明新区在册低保人员共计1110人,约占全市低保总人数的20.5%,是全市低保群体较多的区域之一。光明新区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78名无劳动能力者,通过不断完善救助体系,加强兜底保障;对435名无业人员,提供精细化帮扶;对144名就业人员,加强技能培训,促进高质量就业。

与此同时,光明新区搭建以低保和低保边缘救助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临时救济为补充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一方面,低保救助有效“托底”,不断织密救助体系,从单一的低保救助发展成为由教育、医疗、住房等多项救助和临时救助相匹配的社会救助体系,新区成立至今累计发放各类低保救助金1.327亿元。另一方面,扩大救助范围,对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低于标准1.5倍的37户119名居民,认定为低收入居民,给予低保边缘救助,享受养育扶助金、医疗、教育、廉租房、就业援助等多项救助政策,今年共发放扶助金179.2万元。

人民幸福是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尺。据了解,截至目前,光明新区已投入9.91亿元,实施三批次共计1022个强基惠民项目。新增中小学学位4740个,新增医疗床位1600张。已建成公园66个,面积465万平方米,在建公园16个,面积921万平方米。

5条黑臭河现水清岸绿,打造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光明新区绿色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自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走绿色发展道路,确立了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的发展目标。近两年,新区又提出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全力推进治水提质各项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努力做好“山水大文章”。

据悉,光明新区共有一级支流以上河流15条,总长73.5公里,包括茅洲河干流光明段及其13条支流,和观澜河支流白花河。2017年以来,光明新区以“河长制”统领全区水务工作,促进“水长治”,以水质改善和群众满意为导向,举全区之力攻坚,强力推进“1+4”(即茅洲河干流光明段+鹅颈水、木墩河、楼村水、新坡头河4条支流)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通过加速河道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管网建设、污染源整治、海绵城市建设等标本兼治,全流域实施源头减污、过程控污、末端治污,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水悦新城、绿色新城。

从一组亮眼的数据可以看出,光明新区2017年治水提质攻坚战战果丰硕。截至目前,光明新区全年完成治水提质投资13.1亿元,超全年计划(11.24亿元)17%;建成污水管网230公里,超市下达年度任务(165公里)39%;河道综合整治开工数达10条,完成整治22公里;完成361个入河排污口整治、240公里住宅区立管建设、2780栋住宅分流改造;完成16个内涝治理项目;完成113公里13个社区市政管网改造和8个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小区;圆满完成“1+4”茅洲河干支流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任务,鹅颈水、木墩河、楼村水、新陂头河水质稳定不黑不臭。

如今,在光明新区辖区,可见茅洲河干流鱼翔浅底、鸟掠芳洲;鹅颈水碧波荡漾、水趣盎然,恢复了往日生机;木墩河、楼村水、新陂头河涓涓细流,水生态得到初步恢复,黑臭水体整治公众评议满意度达到90%以上,市民满意度大幅攀升。

“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好光明新区的绿水青山,努力打造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宏彬表示,接下来,光明新区将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新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优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发展典范城区、“美丽中国”典范城区,给市民提供更多绿色福利。

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6号线。

光明新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全景图。

啃下一批违建“硬骨头”,有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

近年来,光明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严查严控违法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把查违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敢于碰硬、勇于担当,全面打响了整治违法建筑这一城市发展顽疾的攻坚战。

据悉,光明新区连续啃下了非法存在多年的白花白沙物流园中央环保督察违建、麒麟山庄、麦仕达工业园、西田第三工业区、塘尾“烂尾楼”等一批违建“硬骨头”,有力保障了轨道6号线、外环高速、华星光电G11项目、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多个重大项目落地,实现了查违领导统筹、工作成效、市民观念、机制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大提升、大转变。同时,新区形成了烂尾楼清拆“光明模式”、中央环保督察违建清理“光明经验”等一批成功做法,迅速扭转了新区查违工作长期落后的被动局面,为新区长远健康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悉,2017年光明新区查违清拆攻坚战取得亮眼成绩,截至12月22日,光明新区拆除、消化违法建筑约241.11万平方米,年度完成率102.60%,提前一个月完成与市委市政府签署责任状的违建“减存量”任务。截至2017年9月,光明新区一级水源保护区内2009年6月2日之后新增违建已全部拆除完毕,提前3个月在全市率先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的今年违建整治任务,守护了光明新区的绿水青山。

坚持大整备带动大项目,为未来发展腾挪宝贵空间

11月17日,光明新区红坳村整村搬迁工作总结推广大会可谓令人瞩目,新区这一场土地整备“漂亮仗”赢得了诸多赞誉。红坳村整村搬迁工作作为华星光电G11项目二期的土地整备项目,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区仅用36天就促成红坳村510户居民全部签约,完成了一项被认为短期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创造了土地整备新速度,树立了土地整备新标杆。

而这仅仅是光明新区今年土地整备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光明新区坚持“大整备带动大项目、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理念,在历次大型土地整备工作中,上下一心、攻坚克难,不断磨砺队伍作风,打造了一支干事创业的“硬队伍”。随着新区不断加快各项土地整备工作,华星光电G11项目、光明小镇、光明云谷等重大项目陆续开启建设,掀起了大项目建设的热潮。

光明新区大整备带动大项目发展交出新答卷:整备土地有望再突破,自2011年市下达各年度土地整备任务以来,光明新区连续6年超额完成任务,累计整备土地2468公顷。其中,2016年完成整备土地达543公顷(入库面积236公顷,移交施工307公顷),入库面积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116公顷的任务目标。今年市下达给光明新区的年度土地整备任务为200公顷,现已完成整备土地427公顷,其中已入库土地180公顷,正在办理移交入库手续土地104公顷,移交施工土地143公顷。按当前进度,可保障顺利完成年度任务。

光明新区建筑物拆除量再创新纪录。去年,光明新区征收补偿拆除建筑物面积达42.9万平方米,相比前两年之和增长了5倍。今年以来,光明新区已拆除建筑物总面积再次刷新新区历年建筑物拆除量的纪录。

资金拨付创历史新高。光明新区成立至今,征收补偿资金已累计拨付108.53亿元,其中2015年以前8年累计拨付39亿元;2016年拨付16亿元;2017年已拨付款额度占十年累计支付总资金的49%。土地整备及征收拆迁资金使用已成为新区政府投资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

土地整备项目成果遍地开花。今年,光明新区如期完成轨道6号线和红坳村整村搬迁、鹅颈水库扩容工程及一级水源保护区等重大项目土地整备工作,得到市主要领导及其他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新区多条断头路、治水提质项目及光明水质净化厂二期主体工程、荣建农批市场、下村排涝泵站工程项目、马山头学校等民生工程步入建设轨道。

当前光明新区正处于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期,抓好土地整备是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关键一环。光明新区提出,坚持大整备带动大项目的理念,继续实行土地整备大兵团作战,加快未征未转等地块的清理整备工作,重点整备连片可开发地块,全力保障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需要,为新区乃至深圳未来发展腾挪宝贵空间。

交通大会战结硕果,建设智慧绿色公交引领示范区

光明新区于3月1日正式打响交通大会战,交通大会战共计12项行动、38项任务、88项具体工作,涉及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路网结构完善、主次干道路口优化、打通断头路、重点片区交通服务能力提升、道路精细化管养、共享单车管理等内容。

据悉,今年以来,光明新区交通大会战已取得丰硕成果,计划3年完成的88项具体工作有29项已完成,4项提前完成季度目标,其余55项按计划稳定推进。其中,2017年着力推动24条断头路打通工作,已经打通松福路、高新路、广场路等6条断头路,年底前有望再打通14条,另有4条也可完成土地整备,开始动工建设;对新区707条“两不管”道路,明确提升标准纳入日常管理,已完成提升47条;打造松白路等3条慢行系统“样板路”,完成同富裕工业区等231个慢行系统片区整治项目;高铁捷运化于4月16日顺利实施,全天共有24趟列车停靠光明城站。

光明新区大力提升城市交通文明水平,10月交通文明指数排名全市第二。2017年,新区交通方面共实施重点民生工作68项,顺利承接市交通运输委下放的事权20项,开展课题研究10项,推进道路建设工程13项,打通断头路6条,投入道路养护与交通设施维护资金约1.6亿元,新增公交线路15条,新建公交场站4处合计6.37万平方米,942辆公交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化,受理行政许可申请240件,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法案件962宗,市民出行环境进一步改善,辖区交通运输行业态势平稳向好。

接下来,光明新区提出围绕建设智慧绿色公交引领示范区,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区内联外通的路网体系建设,并充分利用光明的绿色生态优势,规划完善新区慢行交通系统,把新区的山湖绿道、休闲公园串联起来,形成独具光明特色的智慧绿色公交体系,让新区群众出行更加顺利。

深圳商报 文:蒋怡 邓红丽 摄影:韦建诚

来源: 深圳商报 编辑: 吴炳然

光明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圳光明,szgm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