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光明旅游 > 

光明旅游

寻找光明记忆 打捞历史遗存

来源:深圳商报发布时间:2018-01-09

▲麦氏宗祠是深圳市目前发现的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祠堂建筑之一。 (资料图片)

深圳新闻网1月9日讯 300多年的德淳书室、500多年的麦氏大宗祠、800多年的黄氏大宗祠,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都属于深圳光明新区;麦姓、陈姓、曾姓、梁姓、周姓、黄姓,这些姓氏的后人都在光明新区扎根繁衍,为这座城市留下深深的历史痕迹。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这些古老的记忆,似乎要被一栋栋高楼所覆盖。

近日,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的《寻找光明记忆——新城旧事》一书面世,将光明新区的公明、玉律、楼村、凤凰、圳美、白花等28个来源于传统村落的历史记忆一一呈现。 而本书项目组从2014年启动“寻找光明记忆”项目,近百次走进社区旧村,采访约200人次,进行了深入地田野调查,寻找着这方水土独有的风土人情,试图从那些本土人的氏族源流、古旧的建筑、传统的习俗、特色的美食中,寻找专属于光明这座小城的记忆。作为该书主编,深圳光明新区文化发展中心负责人陈瑛近日接受了深圳商报记者的采访。

今日光明就像30年前罗湖

在进入深圳光明新区文化发展中心之前,陈瑛供职于光明新区图书馆,正打算进一步丰富光明新区图书馆的区域特色文献资源。更早之前,她在湖南长沙做过城市记忆方面的工作。作为研究馆员的她,对光明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深圳距离长沙并不远,但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深圳独有的“握手楼”中穿行,在已经没有农民的深圳看到村民的厂房和楼房,在本地人的宗祠看他们拜祭与讨论,在本地人的带领下去吃二濑粉和枕头粽,在碉楼里看那些曾经架起枪炮的小孔……每一样光明本地人习以为常的事情,都让刚来到光明的她感到新奇和意外。

“现在的光明就像30年前的罗湖和福田一样,伴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老建筑、老街巷、老传统在迅速消逝,城市记忆的传承与保护任重而道远。”虽然光明远在深圳与东莞接壤的地方,发展比原特区内的福田、罗湖晚很多,但是陈瑛也感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保护的急迫性。

“如果不尽早收集这份记忆,那些原本生活在这里、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就会被迅速冲散在新的城市里。而我们作为新移民,也难以找到城市的根。”陈瑛补充说,开展此次项目的念头,目的是和所有深圳人一起共同记录,以不同的形式保存文化、留住城市记忆。

抱着留住城市记忆的初衷,2014年年中,由光明新区公共事业局主办的“寻找光明记忆”项目开始正式运作。项目组以光明辖区范围内的社区为寻访主线,以各个村子为重点,对老村落、老农场中的老建筑、老祠堂、老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寻访,搜集整理光明新区辖区范围内的地方文献、口述历史、风土人情、民俗美食等与历史文化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