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光明旅游 > 

光明旅游

寻找光明记忆 打捞历史遗存

来源:深圳商报发布时间:2018-01-09

▲学生们在寻访行动中学做沓饼。 (资料图片)

光明有一段生动的移民史

项目组寻访内容分为四大类别,包括寻访光明新区内原有村落,记载村落的主要范围、老祠堂、老街巷、老建筑、古墓等各种古旧建筑以及牌坊、村委会等有代表性的建筑、人物与历史事件;寻访地方文献和特色文献,包括对地方志、家谱、老照片、旧书报、非正式出版物的寻访、收集与整理;寻访地方民俗,包括节庆、婚丧风俗、民间传说、传统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寻访与整理;寻访老农场,包括光明农场的建设发展历程、农场的特色建筑、生产场景、风景、物产,以侨民生产、生活与风俗习惯为代表的侨乡文化和以知青下放生产为代表的知青文化等。

在走村串巷的寻访中,项目组成员们真实地感受着这座小城的历史深度和温度。他们发现,光明新区有着一段鲜明生动的移民史。它是姓氏文化极为显要的南方所在地,聚集着麦姓、陈姓、曾姓、梁姓、周姓、黄姓等姓氏的后人,而这也是要了解光明新区记忆和历史的最快捷有效的方法。

令陈瑛感到意外的是,中原地区罕见的麦姓是这里的第一大姓,而麦家宗祠已拥有500多年历史。该宗祠位于光明新区合水口立村,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6年),占地面积超过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938平方米,是深圳市目前发现的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祠堂建筑之一,为新区麦氏家族最大聚居之地,也是合水口、薯田埔、马山头、根竹园、碧眼、白芋沥等六村的宗祠。每年重阳节后的第一个星期天,这六村的麦氏宗亲都会相约前往古墓群举行祭祖仪式,场面鼎盛。

项目组发现,黄氏大宗祠也是深圳地区最古老的宗祠之一,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宗祠按广府宗祠风格建造,始建于元代末年,是迳口的标志性建筑。它是黄氏家族在光明开山种地、繁衍生息的历史见证。它还曾是东江纵队麦敬堂的团部驻地,见证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历经800年风雨和战火洗礼的黄氏大宗祠,因为尚无有效书面材料证实其历史,还无法被评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以上宗祠,项目组还走访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老建筑。1929年在合水口村和上村交界处修建,后改名的“公明墟”,这条有店铺150余间、长约300米的老式街道,为清朝和民国初期岭南传统风格的骑楼式商铺建筑,它的兴衰史反映了公明乃至宝安地区的经济发展史。而历经360余年沧桑的曾公祠,保存完好的雕梁画栋让人惊叹古人的建筑智慧。拥有300年历史的白花洞村,每一棵老树、每一口枯井、每一块砖石,仿佛都在讲述古老的传说。而白花碉楼,融合了欧式建筑风格,和具有岭南风格的青砖土墙农舍交合,格外令人难忘。同样拥有百年历史的德淳书院、芝兰书院则书香四溢,前者在革命时期还是红军的秘密基地,“如今它门庭冷落,维护书院的老先生希望能给书室挂上‘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陈瑛对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