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光明网>光明新区奏响2018年开局工作>求新求变促发展> 新闻周记 | 图闻周记 | 光明人物 | 一周档案 | 老照片的故事 | 口述光明

光明新区扩张快 进步大 特色明 构筑教育质量新高地

发布日期: 2018-01-17 10:50 [绿色光明网]

深圳新闻网1月17日讯 教育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生命力。一直以来,光明新区将教育当作打造良好民生环境和营商环境的关键指标。经过10年发展,光明新区教育呈现出扩张快、进步大、特色明等特点,中高考成绩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11月,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07所,专任教师近6000人,在校生9.6万人。

站在新起点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光明新区通过抓理念、抓改革、抓创新,围绕跨越式发展目标,高起点、前瞻性规划教育发展,高标准多层次办学,以改革形成教育特色,创造良好环境,培养一批高端品牌学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强基石 规划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11个

2017年秋季开学季,对于光明新区来说是一个跨越性的历史节点。新区外国语学校、长圳学校初中部、李松蓢学校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式投入使用,共新增中小学学位4830个。

其中,新区外国语学校位于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深圳17个重点发展区域之一的光明凤凰城,是凤凰城三大核心综合体之一的高铁(光明城站)综合体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将致力打造有鲜明特色、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的高品质学校。

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是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难题、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举措。新区成立前,仅有原公明实验学校(现光明新区实验学校)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新区成立后,教育事业经过了快速发展阶段后,如今已向着优质发展阶段迈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新区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建设,扩大优质学位供给,缓解义务教育学位供需矛盾。

目前,新区共规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项目21个,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就占了一半。在这11个项目中,新建项目有6个(外国语学校、白花学校、马山头学校、塘家学校、长圳社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项目共5个(长圳学校、李松蓢学校、凤凰学校、玉律学校、公明第二学校)。21个项目中,除了已经投入使用的新区外国语学校、红花山小学、秋硕小学等5所学校外,还有5个新改扩建学校项目已正式开工,5个新改扩建学校项目立项。

提升教育质量,硬件是载体,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灵魂。光明新区大力引进名校、名校长、名师等优质资源,加快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优质品牌学校。2017年共引进教师417人。从市科学高中引进特级教师、深圳市地方领军人才宋绍鹏担任光明新区高级中学校长。完成第3批公民办教师交流任教工作,并启动第4批交流任教工作。

新区的教育领军人才队伍逐渐壮大。新区出台《光明新区“名师工程”实施办法(2017—2020年)》,名师培养工作进入快车道。第一批128名名师培养工程已经结束,培养了近50名优秀校长和教师。第二批150名名师培养工程已经启动,名师的系列培训也相继启动。开展年度教师评选工作,光明小学林小燕老师获评光明新区2017年“年度教师”。谢德华、王婷入选深圳市第三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朱建山老师晋升正高级职称,全区正高级职称老师已达3人。

谋改革 “新基础教育”变革产生“鲶鱼效应”

2017年10月18日,光明新区“新基础教育”3年试验改革总结会在新区实验学校举行。总结会上,有专家学者学术交流以及新区教研员、“新基础教育”试验学校校长、骨干教师的专题报告,还呈现了10场示范研讨课,对光明新区3年来开展“新基础教育”情况进行了集中展现。在总结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终身教授叶澜认为,新区5所试验学校为“新基础教育”投入的精力令人惊喜,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这场源于2014年的“新基础教育”变革,产生了“鲶鱼效应”,走出了区域教改“光明范式”,为“新基础教育”的变革发展,乃至中国教育改革贡献了经验。

精英批量成长,校长们不仅收获了个人成长,也带出了一支有培养潜力的好队伍。在新区11个学科的优质课比赛中,5所试验学校的老师获奖人次为13人,其中有5科的第一名出自试验学校。除了创新教学模式,老师们“职业倦怠”也是“新基础教育”要克服的难题。光明小学董波老师表示,“新基础教育”让老师们实现从“被动应对”到“自我更新”的转变。

学生整体素质得到较明显的提升。爱华小学高叶萍老师说:“学生从过去的习惯于等待答案转变为积极思考。课堂安静了,思维却开始‘热闹’起来。”

教育科研意识和水平大幅提升,课程开发及课题研究发展迅猛,呈现井喷态势。2017年共立项省级课题是2016年立项数的两倍,创历史新高。市级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立项大幅攀升,共立项学生探究性小课题77项,立项率达49%,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二。

以“新基础教育”为契机,光明新区构建了更为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新区整合了市、区、校及社会资源,建设多维度、多层次、多形态、模块式教师培训课程,形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建立了教研员、名校长、名教师和专家学者为主体的教师培训专家库,加强了培训者的培训。


善治理 四大校园建设催生新动力

什么样的校园能从内到外催生教师、学生的发展主动性?光明新区希望通过探索“幸福校园”来回答这个问题。

据了解,“幸福校园”建设是新区“十三五”期间教育工作的重点工作。该项工作由文体教育局统筹规划,各学校具体实施。通过加强行政推进、经费保障力度,将“幸福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方方面面,努力构建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法治校园、智慧校园、开放校园的幸福校园体系。

新区外联内塑,区域互动,进一步搭建了有效反思和高端研讨的平台,促进了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举办校长论坛、学术沙龙、专题研讨、同课异构、相互观摩等形式,对教育教学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思维碰撞”和“智慧共享”,实现发展校长、成就教师、打造幸福学校的目标。帮助学校在交流中梳理教育思想、提升办学经验,使教育实践中产生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和转化,实现内外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此外,文化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也推动着学校治理能力的全面提高。新区注重顶层设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先后制定2012—2016年、2017—2020年两个阶段发展计划。全区教育城域网从无到有,各校教育技术装备由弱变强,一批市级“智慧校园”脱颖而出,师生信息化素养大幅提升。新区高级中学、新区实验学校、光明小学、玉律小学和马田小学5所学校被评为深圳市“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建设示范学校,占全区公办中小学校的26.3%,在全市各区中比例最高。

新区四大校园建设有效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仅以幼儿园为例,2017年全区优质园、等级园、规范园分别达到37所、58所、65所,较去年分别增加6所、8所、7所,占比分别为60.66%、95.08%、98.36%。

一系列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举措,正在构筑光明教育质量新高地。2017年,新区教学成绩稳步提高。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较上一年增长6.3%,创历史新高;中考连续第6年有考生进入全市前十名,公办学校平均分比全市高18.1分;高级中学一学生获得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

南方日报 文/图:柳艳 刘艳春

来源: 南方日报 编辑: 吴炳然

光明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圳光明,szgm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