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4月15日讯 (记者 谢燕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深圳率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大背景下,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的光明新区,具备发展高端产业的优势条件。
光明新区在2018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要全面建成“四城两区”,其中包括加快建设质量型创新型智造强区;打造高端业态集聚的产业新城、引领源头创新的科学新城。多年来,新区GDP增速一直位居全市前列。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新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持续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转型升级,提升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成为新区壮大实体经济的主战场。
那么,要实现上述目标,光明新区将重点聚焦哪些产业领域?又该如何发挥产业优势,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精准发力呢?光明新区在产业发展未来布局方向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掷地有声。
聚焦: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是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建设智造强区的一条主线。目前新区已经形成了以华星光电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和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链。
平板显示产业是电子信息领域的三大核心产业之一,是集聚效应非常强的产业,包括数千种设备和上百种上游材料。华星光电是光明新区高端业态集聚的样本。2010年1月,华星光电在一片荒地中开工建设,一期项目投资245亿元。短短8年时间里,华星光电已在光明建成量产了两条G8.5液晶面板生产线。正在建设中的第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如今,以华星光电为龙头的平板显示产业格局和竞争优势已初步形成,这让光明新区一跃成为全市最大、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平板显示生产基地。未来随着新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华星光电的企业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旭硝子、华映等平板显示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也会在新区发展壮大。
此外,落户在光明新区的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是我国石墨烯产业的领军企业。在应用领域,华星光电也是石墨烯材料应用的示范性企业。在新区诞生并成长的绚图新材料公司,已与石墨烯研究院合作研发石墨烯防腐涂料项目。
据了解,新区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64个。随着华星光电G11、光明云谷等一批投资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日东光学等7个项目主体封顶,世成电子、开立科技等8个项目开工……光明新区的高端产业集聚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布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2017年,光明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12亿元,增长9.8%,增速位居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54亿,增长13.9%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42.9亿元,占新区GDP的40.3%。从数据上,不难看出新区未来产业发展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紧扣“四城两区”的发展目标,新区未来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重点打造智能制造、先进制造、高端制造产业名片,着力培育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瞪羚”企业乃至“独角兽”企业在新区发展壮大,构筑新区产业体系新支柱。
未来,新区还将积极对接全市大科学装置群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打造服务优质、条件优良的招商平台,继续引进一批高成长性的龙头企业,以中山大学·深圳项目、天安云谷等载体吸引高端人才,倒逼新区高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盘活老旧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升级改造,拓展发展空间,推动更多像华星光电G11、光明云谷等重大产业项目扎根新区,做大做强。
方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光明新区2018年工作报告,对优化营商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软环境”为“硬支撑”,用更优质的企业服务厚植发展新优势,要继续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和以企业问题为导向相结合,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正税清费,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理减免力度,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全面实行“多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加快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加快打造区-街-社区三级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此外,新区还提出实施“千家企业挂点服务计划”,在新区规上企业、上市企业、中小型高成长性企业、创新性强企业中选取1000家,作为区、办事处、社区三级领导挂点服务对象企业,其中新区领导挂点110家企业;办事处领导挂点735家;社区书记挂点企业155家。通过挂点服务,调研企业经营生产情况,研究解决企业面临的难点问题和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
与此同时,还提出要全力将新区打造为“全市服务最高效、管理最规范、综合成本最低”的区域的目标,在营造全市最优的产业可持续发展环境、营造更优的人才发展环境、营造一流宜居宜业环境、营造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营造全市综合成本最低经营环境等方面精准发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