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光明网> 新闻周记 | 图闻周记 | 光明人物 | 一周档案 | 老照片的故事 | 口述光明

光明新区:大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发布日期: 2018-04-17 14:31 [绿色光明网]

光明新区产业园区一景。

深圳新闻网4月17日讯 光明新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区地处广深港发展中轴、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这一区位优势,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持续优化新区营商环境,完善创新生态体系,鼓励和支持创新产业在新区发展壮大。

光明新区成立迄今重点发展光电显示、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了华星光电、欧菲光、贝特瑞、蓝思科技、星源材质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新区还大力推动互联网+、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聚集;大力推动钟表、内衣、模具三大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可穿戴设备等高端环节迈进;大力推动新区留学生创业园、光明微软云、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示范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科技创新平台51个,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4家,上市企业2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4家,“鸿鹄人才”227人。新区有效发明专利3865项,同比增长42%,专利创造水平完成值居全市第二。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今年3月,光明新区为进一步深化国家、省、市关于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战略,着力于全面建成“四城两区”的目标,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战略机遇,聚焦短板,精准发力,进一步发挥新区产业空间、生态环境等优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产业创新中心,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根据新区实际,制定实施《光明新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全力将光明新区打造为全市服务最高效、管理最规范、综合成本最低的区域,坚定企业在新区扎根发展信心,促进新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成立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新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

营造优质的产业可持续发展环境

光明新区从强化招商、保障优质项目资源配置方面着手,深化用地供给侧改革、确保产业用地供给充足。在多渠道筹集产业用房、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聚焦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快速崛起的创新高地等四个方面全面发力,营造全市最优的产业可持续发展环境。

保障优质项目资源配置。修订完善《光明新区工业及其他产业项目引进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精简重点产业项目遴选、供地等环节,打造全市最简工业项目“落地路线图”。优先解决上市、总部研发等创新型企业项目用地需求;对于高成长性、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或能填补国内关键技术空白的项目,按照重点产业项目政策给予精准供地支持。

深化用地供给侧改革。加大土地整备力度,新增整备用地中产业用地比例不低于20%。支持开展城市更新“工改工”项目,对“工改工”项目给予补贴;优先将“工改工”项目列入城市更新计划,严格限制城市更新中“工改商”、“工改住”项目。鼓励工业“上楼”,提高产业用地容积率。

加快推动产业保障性用房建设。在重点工业园区周边增加产业配套设施供给,创建高端产业示范基地及特色产业园区。优化三资交易程序,建立更加科学灵活的交易机制,促进社区厂房资源价格合理上涨,加强对社区厂房资源监管,鼓励社区厂房资源向优质产业项目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倾斜。

全力推进科学城建设。集中空间资源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统筹引进全国知名高等院校的重大基础科研机构,集聚高端科研资源。支持深圳市质量和计量检测研究院加快建设,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对技术转移类等科技服务业机构和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给予高额资助。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科研攻关,建设重点实验室、检验检测平台、新型研发机构。

营造更优的人才发展环境

创新人才引进办法,建立高端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引进双轮驱动机制。加大引才力度,针对新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创新人才需求目录,实现精准引才,对引进产业高端人才及团队的机构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高端人才赴德国、以色列等国家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学习。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鸿鹄人才”创业支持体系,对市级“鸿鹄人才”以及“鸿鹄团队”给予资金配套支持,对顶尖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资助。制定国际化社区发展规划,探索建设国际化示范社区,加快推动旧城、旧村改造,建立适应国际人才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构建人才安居良好环境。探索人才住房先租后买、以租抵购制度,建立人才住房封闭流转机制。对制造企业自有产权工业园区,支持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提高容积率至规定上限,新增容积率中部分建设人才住房和员工配套宿舍。

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亲商氛围。建立企业家荣誉制度,为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颁发荣誉证书。定期举办企业家经营能力提升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辖区企业家经营管理水平。建立面向企业家的政府政策咨询机制,鼓励企业家在群团组织兼职,畅通政企沟通交流渠道。加大对优秀企业家宣传报道,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良好氛围。

营造一流的宜居宜业环境

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是营商引商的基础。光明新区充分发挥广深科技走廊节点优势,优化新区交通规划布局。积极推动赣深高铁以及地铁6号线、6号线支线加快建设,推动地铁13号线北延段、6号线支线南延段、18号线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推进新建赣深光明城站与既有光明城站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光明城站打造成为深圳市西北部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大外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龙大高速、南光高速市政化改造。加大公交场站建设力度,实现重点产业园区、社区微巴全覆盖。实施交通大会战,畅通新区路网结构,进一步提升新区产业配套。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商业服务配套。在凤凰城等重点区域引进投融资等生产性服务业机构,为打造上市企业总部、研发总部、制造业总部提供智力支撑。优化商业服务配套,依托观光站、高铁门户、公明商业中心等高端商业载体,加快打造核心商圈。全力推进光明小镇建设,支持特色旅游项目开发,提升旅游环境品质,鼓励社会主体投资改造特色精品民宿。依托华侨城光明小镇、光明天安云谷等项目空间载体,大力引进品牌酒店、五星级酒店。实施“一街道一特色街区”计划,实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行动。

打造教育医疗新高地,加快推进新区外国语学校、中大附属中小学、第十高级中学等学校建设,着力建设高端品牌学校。按照不低于原特区内标准,全力推动中小学校项目建设,扩大公办学位供给。探索推行“名校+新校”、“名校+薄弱校”、“名校+普校”、“学校+学校联盟”等多种办学模式,提升整体教育竞争力,扩大品牌效应,发挥名校的辐射作用。保障重点企业人才子女入学需求,根据综合贡献为重点企业人才子女合理配置公办学位。依托光明新区医疗集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中医院光明院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引进一批高端生命健康研究机构,大力发展医疗、养老产业,打造全市医疗高地。

做好山水大文章,建设一流生态宜居城区。提升完善城市规划布局,高品质加快推动观光站综合体、上市企业总部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集中打造一批精品建筑、地标性建筑,加快形成光明城市中心形象。实施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力推进光明小镇建设,大力打造“公园之区”,加快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环新区公园带。加快推进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与此同时,新区从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提升行政效能,优化企业服务机制、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创新维权执法模式、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等三个方面发力,营造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此外,新区通过采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完善对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科技创新产业园的引导扶持,着重加大对孵化器和加速器的支持力度等具体措施,营造全市综合成本最低经营环境。

(撰文:大田 蒋怡 图片:韦建诚)

来源: 深圳特区报 编辑: 谢燕丽

光明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圳光明,szgm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