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光明网> 新闻周记 | 图闻周记 | 光明人物 | 一周档案 | 老照片的故事 | 口述光明

光明新区倾力打造 品质城区 宜居新城

发布日期: 2018-04-18 10:58 [绿色光明网]

深圳新闻网4月18日讯 光明新区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国家、省、市关于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战略,着力于全面建成“四城两区”的目标,聚焦短板,精准发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全力将光明新区打造为全市服务最高效、管理最规范、综合成本最低的区域,坚定企业扎根新区发展的信心,促进新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光明新区正是通过深入实施交通大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城市品质提升等一系列工程,强基惠民,卓有成效地持续改善和提升新区的交通设施、民生配套、市容市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来进一步发挥光明新区地处广深港发展中轴、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特别是产业空间、生态环境等优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产业创新中心。

全面启动城市交通品质大提升行动

光明新区城市交通品质大提升行动暨“光明绿色行”项目,已于今年2月27日全面启动实施。新区将进一步落实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部署,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在道路规划上注重前瞻性和系统性,重点加强新区与市中心区、大空港、东莞黄江和松山湖等片区交通联系,优化重点片区交通品质,构建对外更便捷、对内更顺畅、出行更方便、景观更靓丽的交通大环境,为新区“四城两区”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笔者注意到,2017年光明新区交通大会战已交上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4月16日开通光明城站至福田站高铁捷运线路并同步增设光明城站接驳公交线路,完成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交通详细规划;全年打通断头路14条;新增公交线路17条,新建4个公交场站,公交覆盖率达到93.23%;累计建设充电桩253个,完成1056台公交车纯电动化更新工作;完成玉昌东路等交通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完成同富裕工业园等231个慢行系统整治项目;规划并编号自行车停放区632处;完成智慧道路监控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致力将根玉路市政工程打造成为全国首个智慧道路试点项目。

据悉,2018年光明新区城市交通品质大提升行动推进11项行动27项任务64项工作,全面推动新区交通设施大建设、大发展,构筑“外拓内联、精管提质、智慧共享、平安有序”的一体化、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建设改造提升485条道路,具体包括:启动玉塘路(东明大道—长风路)等10条主干道前期工作,打通周家大道等19条断头路;对碧眼路等29条道路实施“白改黑”沥青罩面改造工程;对427条未纳入市、区两级财政管养的“两不管”道路进行整治提升。同时,新增10条公交线路,投放120辆纯电动公交车;组织实施55个主次干道瓶颈路口优化改善工作;整体改造提升人行道16.4公里、自行车道32公里,新建人行天桥3座;对重点路段桥梁、隧道、护栏等设施清洗刷新工作。

其中,“重头戏”包括推进全市“四主五辅”铁路枢纽之一光明城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同时,加快完善新区路网结构,全面建成“八横八纵”主干道网。新区“八横八纵”主干道网涉及26条道路,合计161公里,已建成105.2公里在建31.2公里,开展前期24.6公里。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外环高速建设及白花立交建设,推进龙大高速主线新收费站建设及旧站拆除,优化龙大高速在光明新区的设计方案,推进南光市政化改造详规结题。

此外,启动城市道路快速化研究、重点学校医院周边交通改善、主次支道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等课题研究;启动玉塘路(东明大道——长风路)等10条主干道前期工作;在2017年打通14条断头路的基础上,2018年打通周家大道东段等19条断头路,畅通新区内部交通循环,缓解交通拥堵。

高新科技引领,提升智慧交通水平。光明新区启动“光明绿色行”项目,组建光明新区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开展智慧绿色交通系统总体规划课题研究,将新区智慧交通体系建设纳入到全市范畴,打造一个智慧交通大数据资源中心+智慧管控、智慧设施、智慧交运、智慧出行四个平台的总体框架,助力新区交通发展。


持续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建设美丽光明

如今的光明大地,花团锦簇,绿茵拂面,市容市貌令人悦目爽心。这一变化,得益于光明新区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好百姓身边事,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社区环境提升和强基惠民工作,迄今仍在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

2017年,光明新区坚决贯彻落实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质量提升年”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福祉,深入开展了“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率先启动社区环境提升和强基惠民工作,给予每个社区3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1022个强基惠民项目,总投资8.4亿元。启动60个社区环境提升项目,总投资7.2亿元。建成公园广场148个,提升道路368条,提升面积993849平方米、新增绿化植物105061株;新建改造停车场160个,新增停车位13186个;建成儿童游乐场等娱乐体育设施66个;完成立面整治307处。通过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的实施,新区环境品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2017年,新区在全市市容环境综合考核排名从第9名上升到第7名,今年2月份新区在全市的环卫指数综合排名更是一举跃升到第2名,民意测评居民满意度指数大幅提升。

2018年,为了做好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按照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的“一棒接着一棒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坚持先规划、后实施总体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推进城市品质提升,新区共安排强基惠民项目183个,总投资8.8亿元,其中道路提升项目24个、公园建设提升项目11个、绿化及灯光景观提升项目55个、花漾街区项目34个,城中村综合整治项目31个、停车场改造提升项目6个、立面整治项目4个、文体设施项目4个。同时,新区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投入1亿元对辖区222座公厕进行高品质升级改造,以国际化、现代化水准开展设计,进一步提高新区群众的生活品质。

做好山水大文章,建设一流生态宜居城区,光明新区持续发力——提升完善城市规划布局,高品质加快推动观光站综合体、上市企业总部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集中打造一批精品建筑、地标性建筑,加快形成光明城市中心形象。试点流域内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行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实施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一河两岸沿线的生态治理、景观再造,建设自然亲水、富有活力的“城市中央滨水景观轴”。全力推进光明小镇建设,依托公明水库等生态景观资源,加快打造集生态观光、度假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小镇。大力打造“公园之区”,加快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环新区公园带。加快推进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加大强基惠民投入,持续开展社区环境品质提升行动。

打造教育医疗新高地增进民生福祉

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签约落户光明新区。

据介绍,刚刚成立的国科大医学院,将发扬“医工结合”、“医理结合”的优势,建设“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新的医疗健康体系,打造未来中国人健康就医新模式。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表示,未来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需要在高起点战略规划、高端人才引进、引进转化先进科研成果、整合提升附属医院临床学科资源等方面发力。

随着光明新区医疗集团的成立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建设持续推进,光明新区正形成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断积聚的良好态势。下一步,光明新区将加大对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的支持力度,使其在光明新区、在深圳不断发展壮大。届时,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将成为深圳医疗卫生事业的又一崭新名片。

光明新区正多管齐下,着力打造教育医疗新高地,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推进新区外国语学校、中大附属中小学、第十高级中学等学校建设,着力建设高端品牌学校。完成普惠性幼儿园、规范化幼儿园建设任务,整体推动民办教育规范优质发展。推进外教进课堂和双语教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开设国际部(国际班),支持公办学校探索引入国际课程。按照不低于原特区内标准,全力推动中小学校项目建设,扩大公办学位供给。探索推行“名校+新校”、“名校+薄弱校”、“名校+普校”、“学校+学校联盟”等多种办学模式,提升整体教育竞争力,扩大品牌效应,发挥名校的辐射作用。全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的光明新区,注重保障辖区重点企业人才子女入学需求,根据综合贡献为重点企业人才子女合理配置公办学位。同时依托光明新区医疗集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中医院光明院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引进一批高端生命健康研究机构,大力发展医疗、养老产业,打造全市医疗高地。

(撰文:大田 蒋怡)

来源: 深圳特区报 编辑: 谢燕丽

光明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圳光明,szgm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