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光明网> 新闻周记 | 图闻周记 | 光明人物 | 一周档案 | 老照片的故事 | 口述光明

张松: 20多年来使命感和责任感催我奋进

发布日期: 2018-06-14 10:55 [绿色光明网]

张松在认真地为病人检查。

深圳新闻网5月15日讯 提到光明新区医疗集团耳鼻咽喉-头颈医学中心主任张松,除了精湛的诊疗技术外,其“劳模”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在张松的带领下,该中心被深圳市总工会评为“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张松曾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工作兢兢业业、恪守本职,在认真管理好病房日常工作的同时,常常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在门诊上班,解决病人痛苦。科室医务人员都说:“病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为了工作,为了病人,为了科室的发展,很少见到主任休息。”

锐意进取填补专业技术空白

2011年,张松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加入新区医疗集团。除了正常出门诊治疗病人,提升全科室诊疗水平也是当时的重要任务。因此,他加班加点组织科室业务学习,更新耳鼻喉治疗技术,努力培养下级医生及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科室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据了解,在张松的带领下,耳鼻咽喉科扩大了本专业疾病诊疗范围及手术种类,住院部床位利用率较之前提高近两倍,病人满意度不断提高,业务收入逐年递增,也是医院业务量增长最快的科室之一。

“差不多有5年的时间,周末没有休息,一个月就休息一两天。”张松说,付出就会有收获,科室的进步、病人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回报。张松还通过国内学术交流或参加学习班,锐意进取,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开展新技术和新业务,如开展全喉切除及功能性颈清扫术、完璧式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术、泪前隐窝进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等,填补了新区耳鼻咽喉专业技术空白。

使命感和责任感催我继续奋进

近日,一名急诊患者经检查发现患者自刎、神志不清、休克血压……以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这是我工作20多年来见过最严重的颈部自刎患者,没有之一!”张松感慨道。面对危急情况,张松眉头紧锁,在极短的时间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将离断的会厌与其残存根部缝合,然后将舌骨下移作为喉上半部分支架,并且将残存甲状软骨、断离的舌根及舌骨缝在一起,重建一个喉腔,同时修补咽喉部创面,这样做完手术恢复后,病人的呼吸、饮食、讲话将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张松想,不仅要救活病人,更要尽力保证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经过3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从业20多年,张松心系患者。手术之后,他每日都亲自到ICU查房,观察病人饮水有没有呛咳。张松的关心让这位年纪轻轻的自刎患者重燃生活的希望,他对医生不胜感激,并答应家人会好好地活下去。只要病人有点小问题,张松心里就不踏实。科室的护士对记者说:“只有病人能影响张主任的情绪,看到他不开心,肯定是因为病人情况不好……张主任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作为医者的使命感。”

张松常说:“既然选择当医生,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心系患者,医者仁心,是使命感和责任感催我继续奋进。”

带领劳模团队 深得患者信赖

作为“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张松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将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的医学誓言,以“一切为了病人,让每位经我治疗的病人都满意”为目标,二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以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赢得广大患者的信赖和敬重。

近日,深圳市总工会为光明新区医疗集团耳鼻咽喉-头颈医学中心颁发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证书,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支由张松牵头的劳模创新工作团队,以劳模典型为领军,整合科室优秀医护能手形成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带头作用,有效激发广大医护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为新区科技创新工作作出卓越贡献。

宝安日报记者 练洁雯 通讯员 邬为方 王静杰 文/图

来源: 宝安日报 编辑: 饶欣欣

光明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圳光明,szgm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