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光明网>光明新闻> 新闻周记 | 图闻周记 | 光明人物 | 一周档案 | 老照片的故事 | 口述光明

光明新区抓好抓实全面帮扶和精准扶贫工作

发布日期: 2018-08-06 11:40 [绿色光明网]

深圳新闻网8月6日讯 2018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至关重要的一年。

近年来,按照国家、省、市的对口帮扶工作部署,光明新区充分认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与汕尾市城区、广西田林县、西藏察隅县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面对对口帮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光明新区始终坚持“精准”二字,注重扶贫和“扶智”相结合,扎实抓好产业帮扶这条主线,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宏彬表示,要通过树立脱贫致富典型,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问题导向,借助深圳好经验、好做法带动当地教育医疗水平提升;新区相关部门要关心关爱扶贫协作支医、支教干部,努力把帮扶工作做精、做准、做出实效。

王宏彬表示,进入发展新时期的光明新区,将继续抓好全面帮扶和精准扶贫工作,继续在产业共建、民生改善、推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上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系统推进 建立对口帮扶机制

对口帮扶工作是项系统工程。自与3个地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后,光明新区迅速成立对口帮扶工作推进小组,将办公室设在光明新区经济服务局,负责推进小组日常工作。

与汕尾市城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后,光明新区出台了《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2016—2018年)》。与广西田林结对后,聚焦田林所需和光明所能,以带动脱贫摘帽为主线,以完善基层设施、增加经济收入为重点,光明新区会同田林县有关部门编制了《“十三五”时期光明新区与田林扶贫协作规划》和《2017年光明新区·田林扶贫协作实施方案》《2018年光明新区·田林扶贫协作实施方案》,为两地“十三五”期间和每年扶贫协作工作指明了方向,框定了范围。

此外,光明新区出台了《光明新区对口帮扶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同时,光明新区经济服务局与汕尾城区建立财政资金共管账户,制定了包括帮扶方案研究、财务审计、项目公示、招投标等环节的资金使用流程。2017年底,光明新区纪检监察局先后派出工作组赴3个帮扶地区对帮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结果认为对口帮扶资金均依规使用。  光明新区不断建立新的帮扶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系统各层级各领域的帮扶力量开展帮扶工作。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将精准扶贫汕尾市6个贫困村任务分配给光明新区6个办事处,定期对各办事处工作开展进度进行评比,激发各办事处的主观能动性,全力参与到帮扶工作中。

各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每年多次带队到各自结对帮扶的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捐钱、捐物、对接项目。同时,各办事处每个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都直接参与分担扶贫任务,每人帮扶1至2户贫困户。另外,光明新区每年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劳动、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如光明新区统战和社会建设局、文体教育局、卫生计生局先后与广西田林县职能部门签订结对帮扶框架协议等。

形成合力 持续加大帮扶力度

近年来,光明新区结合帮扶地区的实际情况,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截至目前,光明新区财政共安排上述3个地区对口帮扶专项资金2.273亿元。

光明新区6个办事处也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汕尾市精准扶贫工作中,共自筹帮扶资金1848.79万元。据了解,发挥社会力量自筹的帮扶资金总数,光明新区在全市排名中领先。

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光明新区积极发动企业、公益慈善机构、社区居民等多方共同参与扶贫,汇聚社会扶贫力量、营造公益扶贫氛围,形成了政府扶贫与社会帮扶的大帮扶格局。

在帮扶人才投入上,光明新区经济服务局积极协调组织人事部门,克服新区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重的困难,选派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的优秀干部到3个帮扶地区长期开展帮扶工作。目前,光明新区共派出干部14人参与上述对口帮扶工作,派出干部的人数居全市前列。其中,10人派驻汕尾:1人常驻深圳市对口帮扶汕尾市指挥部,3人组成光明新区对口帮扶汕尾市城区指挥部(深圳市精准扶贫汕尾市城区工作组),6人分别任驻村工作队队长;1人派驻广西田林县;3人派驻西藏察隅县。

由于光明新区对口帮扶工作取得优异成绩,新区经济服务局先后被国务院和省、市评为“扶贫先进集体”。

亮点

扶贫与“扶智”结合

光明新区多渠道创新扶贫方式

在扶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尤其要注重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特别要注重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在动力,提高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此,光明新区积极谋划、主动作为,进一步明晰帮扶思路,坚持精准帮扶,深化产业、科创、劳务、智力等领域的交流协作。

产业共建

深圳总部+汕尾基地”模式初见成效

为推动光明和汕尾两地产业共建,光明新区与汕尾新区探索开展了“深圳总部+汕尾基地”产业共建新模式。国信通项目是光明新区落实“深圳总部+汕尾基地”帮扶新模式的典型代表项目,也是深圳市第一个以此模式落地的项目,其总部和生产基地分别在光明新区和汕尾新区红草园区。国信通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用地350亩,预计投产后年产值超100亿元,年税收约6亿元。光明新区已在新区的上市企业总部园区内安排5742平方米用地给国信通建设企业总部。

为进一步推广该模式,光明新区经济服务局与汕尾市城区、汕尾新区等有关部门多次沟通策划,于2017年5月在光明新区联合举办“深圳总部·汕尾基地”专场推介会。推介会重点邀请了省、市工业百强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参加,并促成汕尾新区管委会与世界500强正威集团签订了项目合作意向。

创业扶贫

在受援地建光明创新创业中心

为进一步拓展光明和汕尾两地创新创业思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光明新区投入2000万元在红草园区建设光明创新创业中心,作为汕尾新区管委会政务服务中心和园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项目申报、引进推广先进技术、技术和管理咨询等服务,并搭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专业服务。目前,光明创新创业中心已竣工投入使用,并有10家孵化企业入驻。

另外,光明新区结合广西田林县所需,与田林县劳动部门搭建劳务信息交流平台,新区可以及时了解田林县就业需求及劳务输出情况,田林县可以随时了解新区企业岗位需求,让企业与劳动力缩短距离,直接交流,使帮扶就业持续有效开展。同时,光明新区劳动部门定期对来光明就业的务工人员进行电话回访,增加他们在深工作的归属感。

光明新区还每年组织企业赴田林县举办专场招聘会,2017年4月和2018年3月,共组织50家企业到田林县举办对口帮扶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4301个,达成劳务意向293人。这两次招聘会岗位条件限制少、门槛低、薪酬高,为光明新区企业根据田林县贫困人口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情况,专门为贫困劳动者“量身定做”。

产业扶贫

探索扶贫协作新模式

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做好产业帮扶工作,关键在于立足特色、因地制宜。

光明新区经济服务局结合汕尾、广西田林和西藏察隅的实际情况,推动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如光明新区在汕尾城区捷胜镇实施的荷塘酒店和肉牛养殖两个产业帮扶项目,每年可为5个贫困村和贫困户带来可观的固定收益。荷塘酒店由对口帮扶捷胜镇5个省定贫困村的光明新区5个办事处与捷胜镇人民政府共同投资2200万元打造。肉牛养殖基地由对口帮扶捷胜镇5条贫困村的光明新区5个办事处与汕尾市中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打造。此外,莲藕生态园是以城区捷胜镇为建设单位,在捷胜镇军船头村建设一个集休闲娱乐、农业旅游、产业帮扶、科教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场所。

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帮扶的南门外村结合当地日照时间较长特点,建成了汕尾市城区首个光伏项目;凤凰办事处帮扶的军船头村,依托“合作社+基地+农户社员”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葛薯种植产业,该村是汕尾市城区两个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先行点之一。

另外,光明新区大力推介深圳市卫光生物公司在广西田林县建设单采血浆站项目,该项目一期拟投资约5000万元,预计年产值6000万元至1亿元,每年可为田林县增加税收300万元,并给当地提供约50个就业岗位;同时,光明新区积极探索设立扶贫车间新型帮扶模式,组织新区商会和协会中有意向的企业赴田林县设立扶贫车间,招聘当地贫困户对产品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装配等,实现企业和贫困户共赢。

智力扶贫

大力提升当地人才素质

光明新区积极沟通对接两地组织人事部门、教育部门等,通过推进干部双向交流、支医支教等多种途径积极帮助帮扶地区提升人才素质。

2017年1月,光明新区选派了一名副处级干部到田林县驻点挂职;田林县先后选派2名党政领导干部到光明新区挂职锻炼。2017年10月至今,光明新区先后选派10名医生到田林支医,选派3名优秀教师到田林县支教;田林县选派一批教师和医生到光明新区相关学校和医院跟岗学习。同时,光明新区经济服务局定期组织帮扶3个地区村干部赴新区交流学习,并协调新区人事部门选派一批干部赴田林开展“三同”锻炼等。

光明新区投入帮扶资金4200万元,先后帮扶建设西藏察隅光明幼儿园、汕尾市城区光明小学和光明商会幼儿园、田林县光明幼儿园项目,大力提升当地基础教育水平,解决贫困家庭幼儿入园难问题,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称赞。

成果

变“输血”为“造血”  助受援地由内到外“蝶变”

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口帮扶工作部署,光明新区自2014年4月起全面帮扶汕尾市城区,2016年5月起精准帮扶汕尾市城区5个贫困村和红海湾开发区1个贫困村;2016年10月起对口广西田林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2016年7月选派干部参加广东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赴西藏察隅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坚持精准帮扶,由“输血”变“造血”,悄然间,这些被帮扶区域正在发生着从内到外的变化。

汕尾新区红草园区是一个共建的产业园区。按深圳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2016年光明新区将未来5年(2016—2020年)的帮扶资金1亿元一次性拨付到位,用于红草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及园区规划,其中安排5200万元建设光明路中段,安排4190万元建设园区商务及生活配套设施,安排610万元用于园区规划。

在政策扶持上,深圳对口帮扶入驻红草园区的企业,给予固定资产投资的银行贷款所产生的利息贴息扶持。

除了产业帮扶外,一大批民生项目正快速改变着被帮扶区域的面貌。截至目前,光明新区共投入3600万元用于汕尾市城区民生事业发展工作。其中包括建设6个村头公园;建设两条道路;购买一辆抢险救援车及一批消防器材;建设汕尾市城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项目;帮扶建设汕尾市城区香洲街道光明小学项目;建设莲藕生态园项目等。

据了解,按照光明新区对口帮扶计划,2016年光明新区开始帮扶城区建设香洲街道光明小学项目。该项目占地10640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总建筑面积9853平方米。项目计划于2018年9月开学,学校将开设30个教学班,提供学位1500个,学校的建成将极大解决城区尤其是香洲街道学位不足的状况。

就在光明新区对汕尾城区开展精准帮扶的同时,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北部的田林县也正迎来发展的新契机。田林县光明幼儿园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实施,将于2018年9月开园招生入学;百乐乡产业帮扶项目,主要实施引水渠建设等7个项目,已全部完成;贫困村村委会公共服务场所项目,工程主体建设均已完成。

帮扶工作得到光明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高度重视。近期,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宏彬率队,赴汕尾城区开展对口帮扶活动,赴田林县开展扶贫协作工作。

在赴汕尾城区的座谈会上,王宏彬表示,帮扶工作要牢牢把握“精准”,精准施策做实招;在扶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尤其要注重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做好产业帮扶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找准路子,选准项目,同时注重质量和规模,切实解决贫困户长期脱贫增收的问题。

撰文:皮韦 柳艳  梁翰明 张文华

来源: 南方日报 编辑: 谢燕丽

光明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圳光明,szgm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