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安日报发布时间:2020-07-28 10:49
张夏乐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
深圳新闻网2020年7月28日讯 近日,记者专访2020年光明区基础教育系统“年度教师”张夏乐,听她分享自己成长的三个关键词。
勤奋 一年做了过去两三年的工作
许多住校的同事回忆,经常凌晨还在校园里碰到张夏乐老师。
2018年,从教近10年后,张夏乐调任光明区实验学校。这所承担着“实验性、示范性、带动性”重任的光明区窗口学校,将探索初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的担子,放在了身为国家生涯规划师的张夏乐身上。她在零起点上,迅速组建起了16个人的团队,制定工作时间表,与团队一起做教学设计,上好每节研讨课。
那一年,除了要做生涯规划教育,张夏乐还身兼学校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党务工作,上思政课。为了给孩子们上好课,她熟练掌握教材和教参,自己大量“刷题”。加班成了张夏乐的工作常态,8小时干不完,她就待在学校忙到晚上十一二点,直到夜深人静才回家,有时甚至更晚,她也见证了每个时间段的学校风景。
在校方和张夏乐团队共同努力下,学校开设生涯相关继续教育课程,编写生涯教材,主持多项市区课题,为初中部近1800名学子建立了生涯成长档案……到2019年,光明区实验学校已经成为全市首批初中生涯教育试点学校,入选深圳市生涯教育行动研究项目学校。
智慧 一两件重点工作串起整学期
在光明区,张夏乐创造了许多纪录。
15岁上大学,22岁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张夏乐获得过国家、省、市、区教学竞赛一等奖,是全区最年轻的高级教师等。去年荣获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后,她今年再次获得光明区基础教师系统“年度教师”。与这么多的荣誉相比,张夏乐的12年教龄并不算长,得益于思考和总结,在工作中不蛮干,讲究方式方法。
每学期开始前,张夏乐都会做一个计划,将本学期要做的重点工作罗列出来。开学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成工作时间表,按照每月每周每日落实下去,“一般每学期做一两件重点的事,太多了容易没重点,再围绕重点串联起整个学期的工作。这样工作虽然千丝万缕,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工作目标是什么。”
张夏乐倡导“高效+快乐”的学习,教学中充满智慧。她研究出的学案教学法,通过提前对每个知识点化繁为简,整体规划把握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轻松快速掌握知识。这套精心编写的学案,她每年都会更新,十二年里累积了十几本,有上百万字。她还总结出快速循环记忆法,许多后进生用她的记忆法,能快速记住思政课的知识点。
张夏乐与同事们交流学习教学心得。
热爱 一直牢记教育初心扎根光明
唯有热爱,才会坚持;唯有坚持,才会成就。
12年前,当时的光明新区教育基础较薄弱。从北京来到光明,虽然有落差,但张夏乐没有一丝一毫退缩,在这里扎根奉献,成长成才。她说:“我父母都是教师,受他们影响,当老师一直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初心’。还记得小时候跟其他小朋友玩游戏,我就喜欢扮老师上课。”
在光明的第一堂课,张夏乐在台上拼尽全力,学生却昏昏欲睡。同事安慰她:“政治课就这样,两三百分的学生,你还能指望啥?”可张夏乐不相信,她把时政演讲、辩论赛带进课堂,带着学生到银行体验货币的神奇之旅,到社区调查民生民情……一件件事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让学生在观世界中形成了世界观。
光明区成立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光明发展日新月异。站在光明教育大舞台,张夏乐实现专业成长,收获职业成就感,奉献出了精彩。她也正和其他教育追梦人一道,抢抓“双区驱动”战略机遇,以比学赶超的奋斗姿态,投身到建设深圳区域性教育高地的征程中。
光明新闻记者 龙冠斌/文 卢正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