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系列报道 > 

系列报道

82岁归侨罗焕荣见证改革开放40年光明巨变

来源:宝安日报发布时间:2020-08-18 12:07

罗焕荣对未来充满期待。

深圳新闻网2020年8月18日讯“昔日光明滞发展,四野荒山遍地亩。衣食住行淡淡过,开放改革照光明!”走在牛山路宽敞整洁的道路上,在光明生活了62年的罗焕荣回想起当年的沙石泥路,感慨万分。被光明人尊称为“罗太公”的罗焕荣,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光明的巨变,同时也靠双手筑造了自己的光明人生。如今虽然已是耄耋之年,罗焕荣依然发挥余热。“光明发展越来越好,我的晚年生活也是多姿多彩啊!”罗焕荣笑着说。

62年从事10份工作

1958年,光明农场成立,彼时的农场还是一片荒山野岭,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光明建设农场。举家从马来西亚回到中国的罗焕荣就是其中之一。没想到,这一来就是六十多年。

回忆起初到光明的生活,性格幽默风趣的罗焕荣作了一首打油诗:光明农场好地方,青山绿水黑土壤。荒山野岭偏地木,到处都是破厂房。遇到台风和暴雨,一家老幼没地藏。然而,罗焕荣并没有任何抱怨,年纪小小却已经历了马来西亚反抗日本侵略时期、抗击英国殖民时期,罗焕荣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他认为,即使当下艰难,只要肯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他笑着说:“当时每个月工资是19块1毛8分,还常常发不起工资,但只要每个月能给我1毛钱就好,因为当时理发要1毛钱。”

从1958年至今,罗焕荣从事了10份不同的工作:农民、工人、文工团员、扫盲工作人员、畜牧科统计员、机关饭堂管理员、教师、劳资科科长、侨办负责人等。每份工作罗焕荣都认真对待,力争做到最好,为光明百姓服务。一直以来,罗焕荣都服从组织安排,唯一一次自己主动写申请想去做的工作是教师。1970年,罗焕荣申请调岗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从教13年,他教过语文、政治、历史、音乐,当过教导主任,教过至少500名学生。

将心比心为民服务

1983年,罗太公来到农场从事人事工作。当时在很多人看来,人事工作是吃力不讨好的“麻烦事”,然而经过多年磨砺,罗太公没有退缩,反而做得有声有色,帮助三千多人解决了劳务问题。1994年,农场侨办需要人手,罗太公再一次临危受命被调到侨办负责侨务。

不管是人事工作还是侨务工作,都是跟人打交道,罗太公有秘诀:将心比心,诚实廉洁。罗太公回忆道:“很多人来办事都是遇到麻烦了,心情肯定不好。这时你迎他进来,先让他坐下,喝口水,平复一下心情,再耐心询问。针对反映的情况去调查,情况属实立刻给予解决。将心比心,把大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逐一解决。”

面对诱惑,罗太公称从来没有动摇过,因为心中有坚持的底线。罗太公回忆,刚去做侨务工作时,会遇到很多侨民送金戒指、金手镯等,他坚决不收。他认为人情要讲,但若超出原则,则是工作失职。正直不阿,秉公办事,罗太公赢得了声誉。退休后,他又被返聘回侨办工作。如今罗太公依然担任侨办顾问,继续发挥余热。

期待光明更加光明

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罗太公,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每天早晨,罗太公会准时去跳广场舞,吃过午餐短暂休息后,罗太公看书看报学习,有时候也会抄写一些党政宣言、报告文书等。罗太公表示,回顾一生,他做到了淡泊名利,常常告诫自己,权力是一时的,人生是一世的。

罗太公说,“一路奋斗而来,虽有艰辛,但更多的是感谢。感谢光明农场,感谢党,感谢国家,让自己的一生能够发光发热,有所作为,见证了光明的变化与发展。”

为了表达热爱和欣喜,罗太公在八十岁时写了一首打油诗:改革开放照光明,翻天覆地日日新。楼房新居遍地花,科技发展业兴旺。道路宽广路路通,春风吹暖光明绿。幸福生活人人乐,今非昔比颂光明。

光明新闻记者 练洁雯 通讯员 刘晶瑶 黄兴华 文/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