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系列报道 > 

系列报道

点亮光明40人丨杨金海:一位退役老兵的光明生活

来源:发布时间:2020-08-31 12:44

杨金海 况维摄。

深圳新闻网2020年8月31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刘洳鑫 通讯员 宋乐乐)“来光明这么多年了,我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53岁的杨金海,在光明生活工作已26年。退役军人、公司高管、文学爱好者,是杨金海的“三重身份”。

“现在,光明成了我的家”              

杨金海与光明的故事,得从1994年开始说起。

当年,27岁的杨金海拿着退役士兵证离开了家乡,乘坐大巴到了深圳公明。“一下车,放眼望去,都是土路。”

那天晚上,杨金海在一个工地上凑合了一宿。“晚上是真热,身上又被蚊子咬了好多包,那个夜晚,我记得很清楚。”

军人出身的杨金海,第一份工作是工厂的保安队队长。回忆起那段时光,杨金海记忆很深的,是在公明老街、集市的生活:“那个时候,合水口这里是最热闹的,吃的喝的,人很多。”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光明是别人的光明,自己早晚有一天要回去,这不是自己的家。现在我站在我当年下车的那条路上,看着松柏路、南广高速、新修好的地铁站,发现我对这里的一事一物、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杨金海说,“26年了,这里成了我的家,甚至比故乡都要亲切。”                             

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 

光明区有着近400家台资企业,且大多分布在公明、马田两个街道。杨金海所任职的昶旭电子制品(深圳)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作为公司元老,杨金海给自己的定位是,公司的“大管家”和“勤务兵”。

“2008年对我们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下,企业产品出口锐减,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杨金海尝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新研究生产工艺和排程,拟定提升生产绩效改革方案,实施计件生产。

“我跟大家一起下车间,坐流水线,体会他们的不易,也给大家打气。”新方案实施之后,公司率先从粗加工型低附加值企业,转为中高附价值低碳产品企业。公司绩效提升了,员工收入提高了,人心也稳了。

早年,杨金海除了负责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之外,还负责安全生产、劳资关系、企业文化等工作。他还给公司写厂歌、组织员工生日会、过年操办留守员工年夜饭等,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

杨金海坚持每天、每周、每月例行检查,多年来,工厂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2020年7月,昶旭电子制品(深圳)有限公司荣膺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现在,该公司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发明等专利20余项。

“潇洒透顶”的文学爱好者

杨金海在一首诗里写道,“我的光环并不重要/可我那奔放的灵魂/已经潇洒透顶 ”。

业余时间,文学创作和公益活动是他的爱好。

作为光明区作家协会理事,杨金海在多个媒体上发表过很多文章。他的创作体裁以诗歌为主,多是关于军旅生活和日常小事。

作为一名退役老兵,他还活跃在退役军人这个小圈子里。在区里举办的“老兵讲故事”活动中,他把自己的军旅故事,讲给公明李松蓢学校、光明区高级中学、光明尔雅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们。2019年,杨金海被评为“光明区最美退役军人”。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杨金海从柜子里拿出一本书,名叫《寻找光明记忆——新城旧事》。他说,“这是我们作家协会的同仁出的书,里面讲了很多光明的老故事,我很喜欢,闲来无事就会翻一翻。特区40周年了,我也把它分享给你们这代年轻人,有助于你们讲好光明故事。”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