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光明新闻 > 

光明新闻

光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来源:宝安日报发布时间:2020-12-01 16:03

生态优美绿色田园。

深圳新闻网2020年12月1日讯 11月30日,生态环境部正式授予光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意味着光明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年来,光明区一以贯之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区工作的重要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步规划、统筹布局,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标准编制《深圳市光明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9-2030)》,构建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与生态科技“1+6”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为光明区中长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构建顶层设计。

在具体措施上,光明区采取六个引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擦亮世界一流科学城“蓝绿本底”,跑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优美双曲线。

一、强化制度引领,建设共治光明。通过强化制度先行、完善责任体系、健全监管模式、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全力推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在全市率先构建“1+1+N”基层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制度体系和“区-街道-社区”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层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将环保理念纳入村规民约,使之成为社区居民的自觉行动。二是打造环境问题发现、整治、执法“三张网”和水务管理网格,形成环境问题闭环管理。三是壮大生态环境监管队伍,持续充实一线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力量,组建百余人的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队伍,并组织2万余人投入到水污染防治设施各项工程的建设、监管和维护管养工作。四是首创“环保顾问”制度,将强化服务、源头疏导、严格监管三者有机统一,打造优良营商环境。

二、强化防治引领,建设美丽光明。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全面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水环境质量实现质变。系统开展治水攻坚九大战役,全面实施雨污分流和正本清源;建立衔接互动机制,强化水质问题交办、跟踪、督办、销号4个环节的闭环管控。2019年底,茅洲河干流(光明段)及一级以上支流等14个黑臭水体已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全部达到Ⅴ类或以上标准,在全市率先完成148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消黑销号验收,实现各类水体水质100%达标。今年1-10月,辖区15条主要干支流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及以上标准。茅洲河综合治理被国家、省、市充分肯定。二是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空气质量创历史佳绩。今年1-10月,光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3%,同比上升19.5个百分点,上升幅度全市各区第一;PM2.5浓度为1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9%,下降幅度全市各区第二。三是全面加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湿地总面积665.6公顷,湿地保护率高达91.57%。四是保持“利剑”执法监管高压态势。开展市区联合执法、深莞交叉执法、夜间和节假日突击执法、溯源执法,扎实做好各类污染源排查、整治、执法等工作。

光明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曲线。

三、强化生态引领,建设绿色光明。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守好光明绿水青山。一是严格捍卫生态控制线。强力震慑违建风气,“严控、严拆、严办”违法建筑,保持高压态势,控停辖区违建。二是建立巡办分离无缝衔接的巡查处置机制。开展常态化“空中执法”7600余人次,实现管控生态控制线内违法开发“零增量”,违法建设“零增量”。

四、强化质量引领,建设低碳光明。一是认真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大力实施“拦退引”行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淘汰低端落后企业125家、重污染企业5家,整治“散乱污危”企业3000余家。二是加快打造“3+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5家,较2018年增长29%。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工作,资金、制度、措施三管齐下,现代化产业园转型升级迅速,节能考核任务高质量完成,在全市节能考核工作中排名第二。三是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纳污总量控制“三条红线”。累计创建节水型企业、小区、单位35家,2019年光明区万元GDP水耗降至13.71立方米/万元,较2015年降幅达27.3%,全区用水效率显著提升。

五、强化环境引领,建设宜居光明。对标国际一流,打造生态宜居标杆。全区31个社区100%完成四星级宜居社区创建,1189个强基惠民项目及58个社区环境提升项目完成建设,43座垃圾转运站及213座公厕完成改造,全面改善社区环境。全域式、立体化打造“公园之区”,公园总数达260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0.85平方米,超全市平均水平,形成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优美画卷;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等国家级示范试点成绩斐然,海绵城市绩效考核连续三年全市第一,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成为市、省乃至全国绿色建筑认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示范类型最全面的区域之一。除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外,光明区近年来还先后获得了“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等8块“国字号”绿色招牌。

六、强化文化引领,建设人文光明。充分挖掘生态优势和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开展大美特色村落建设,实现“一村一景一韵”;同时还精心传承都市人的农耕记忆,在城区中心地带保有耕地1.52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32万亩,面积全市第一。千亩花海、艺术稻田成为网红打卡圣地,华侨城光明小镇·欢乐田园建成开放,成为大湾区都市生态文旅新名片。

下一步,光明区将继续努力打造高标准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牢牢把握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等重大战略机遇,争创生态宜居标杆,依托生态优势,打造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感受得到鸟语花香的一流生态样板城区。

光明新闻记者 雷小林 通讯员 汪婷 文/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