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百年党史·光明足迹

百年党史·光明足迹(三) | 中共宝安县委在光明楼村成立,革命火种点亮光明!

来源:深圳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3-30 10:34

中共宝安县第一、二、三届县委旧址(楼村陈氏宗祠)


开栏语

早春三月,万象更新,阳光透过枝叶的间隙,洒落在光明区新湖街道楼村旧村清幽静谧的麻石巷中,楼村陈氏宗祠(廷养二公祠)的老牌楼依旧矗立在这里,与周遭现代化建筑对比,显得格外古朴大气。94年前同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就在这座宗祠里,中共宝安县第一届委员会正式成立。自此,这里成为宝安县党组织运动的新起点,党领导深圳革命斗争的历史揭开了新篇章。

百年回眸,正道沧桑;高峰遥看,路在脚下。今天,光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史志办、区党群服务中心、绿色光明网特别推出“百年党史·光明足迹”系列报道第三期《中共宝安县委在光明楼村成立,革命火种点亮光明!》。让我们穿越时空栈桥,追寻光明红色足迹,透过往昔峥嵘岁月,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弘扬先辈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其转化成为我们赶超奔跑、追求卓越的强大精神力量。

楼村旧村清幽静谧的麻石巷已有200多年历史。

“白色恐怖”下

宝安县党部转移到光明楼村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在宝安开始了对共产党员的迫害。土豪劣绅卷土重来,反动民团死灰复燃,整个宝安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为保持和巩固党组织的力量,中共宝安县党部临时决定,将党的所有文件迅速销毁,然后从南头整体搬迁到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五区楼村一带。

当时,宝安县的共产党员和农会骨干有的被杀害,有的被迫避走香港等地,县党部遭受破坏,农会也被解散了,形势急转直下。县党部的整体搬迁,可以说是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的恶劣环境中果断进行的,彰显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中共宝安县委在楼村成立

革命火种点亮光明

1927年6月,中共宝安县委党部组织召开四、五区农会领导人联席会议,要求各区农军实行武装戒严,并派陈绍芬与上级组织取得联系。一周后,陈绍芬回到楼村,带来了在香港的党的领导人陈郁的指示:成立中共宝安县委员会,并指定郑奭南为县委书记;同时要求宝安县委部署潜伏活动,鼓励农民起来进行有计划的暴动;组织农民开展秘密工作,活动情况直接与特委负责人李源、沈宝联系;县委在深圳河附近设立交通站,方便交通联络。

根据陈郁指示,郑奭南和县委一到楼村就立即开会改组县党部,产生了中共宝安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郑奭南、麦福荣、陈义妹、张丽川、陈细珍。县委设在五区楼村陈氏宗祠,隶属中共广东特委领导。自此,楼村陈氏公祠成为中共宝安县第一、二、三届县委所在地。 

公祠建筑虽显破败,但依稀可见当年雄风。

中共宝安县委研究形势后,决定分派党员潜驻各区,张丽川驻五区,潘寿延驻四区,张国勋驻三区,陈忠侠驻二区,陈少芬驻一区,郑奭南为巡回总督导。同时重新整顿农民自卫军,准备武装斗争。派陈细珍到五区周家村、燕川村重新改编农民自卫军,继续进行公开活动;派麦福荣到一、二、四区与农军联系,进行秘密活动;并派张国勋在楼村和燕川村开办2所私塾式学校,作为活动据点。

这时,宝安各地的革命火种从这里星星点点播撒开来,为下一步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积蓄了力量。

公祠内的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当年的红色记忆。

下一期,我们将带来东宝革命军进攻深圳的故事,敬请关注。

(光明融媒记者 谭广淼 光明融媒特约供稿 郭焕 黄凯旋 张鑫海)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