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系列报道 > 

系列报道

百年党史·光明足迹(十七)| 众志成城渡难关!光明人通过生产自救、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实现经济恢复和好转

来源:深圳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7-12 17:03

开栏语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希望扭转“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及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困难局面。光明地域人民在宝安县委和公社党委领导下,积极组织生产自救,抗击三年自然灾害,把生产和分配统一起来,着手推行“包产到户”,同时调整工商业生产及其相关政策,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各行各业生产的复苏,使光明地域经济形势迅速好转。

不忘来时路,薪火永相传。今天,光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史志办、区党群服务中心、绿色光明网和宝安日报特别推出“百年党史·光明足迹”系列报道第十七期《众志成城渡难关!光明人通过生产自救、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实现经济恢复和好转》。让我们穿越时空栈桥,追寻光明红色足迹,透过往昔峥嵘岁月,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弘扬先辈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其转化成为我们赶超奔跑、追求卓越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生产自救,光明人将三年自然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国大部分地区连年发生严重干旱灾害,灾区粮食大幅减产,人民生活遭受严重困难。宝安县更是频繁发生干旱、洪水、台风,自然灾害不断,光明地域人民在宝安县委和公社党委领导下,不畏艰难困苦,同特大自然灾害进行了坚决持久的斗争。

光明地域遭受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粮食大幅减产。

1959年6月中旬,宝安全县持续降雨,引发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破堤千余处,稻田受淹5160公顷、房屋倒塌570多间,其中白花洞所在的观澜等公社灾情最为严重。1961年9月上旬,宝安普遍遭遇9至11级台风及暴雨袭击,山洪暴发,又遇海潮顶托,公明公社不少山塘出险,村庄受浸,房屋倒塌,路桥冲毁,农田被淹。经历这两次暴雨侵袭后,从1962年春到1963年5月,则是旷岁持久的大旱,水井干涸,沙河断流,水库变成死塘,庄稼果树晒死,山地作物枯黄,沿海沙田一片霜白。1964年5月28日,全县又受到台风、暴雨、海潮合击,民田遭毁,果树折断,危害之大为30多年所未有。

连年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光明地域粮食失收,物价上涨,市场萧条。1958年至1961年,宝安县商业局与供销社合并,实行政企合一,关闭农村集市贸易,光明地域商品流通仅有一个渠道,即二级站—三级站—国营零售商店—消费者,形成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局面。由于物资缺乏,商品供应紧张,只能对一些商品实行凭票证供应,公明公社的居民村民,每人每年只有13尺布票,干部职工每月实际供应17斤大米。

在宝安县委和公社党委领导下,光明地域人民积极开展抗击自然灾害、坚持生产自救的斗争,在战胜自然灾害的同时,团结一致,共克时艰,迅速恢复生产,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了最低程度。

全面进行国民经济调整,调动生产经营积极性,光明地域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加上连年频发严重的自然灾害因素,全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正在地里劳作的光明农民

为了迅速扭转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恢复发展生产,光明地域公社党委按照中央、省委和地委、县委的指示精神,决定进一步合理调整生产队的规模,解决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分配关系,把大队基本所有制改为生产队基本所有制,把生产和分配统一起来,由“三包”全奖全罚改为包干调拨,由大队统一分配改为生产队分配,充分调动小集体和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着手推行“包产到户”,加强经营管理,解决生产的所有制问题,以此促进生产。1961年8至9月间,宝安县委围绕“三自一包”(自负盈亏、自由市场、自留地和包产到户)推行试验。水果方面,在盛产水果的地区进行“包产到户管理,比例分成,包产期限五至七年”试点的试验。水稻方面,县委在观澜公社搞大面积的稻田包产到户试点,主要由公社进行“六定”到田、管理到人到户、联产奖励的试点,县委第一书记李富林到公明公社塘尾大队总结一生产队“六定”到田、管理到人,责任到户、按产计酬的经验做法,并大加赞扬。

与此同时,全县工商业生产及其相关政策也在进行调整。1961年,供销社从商业局分出,恢复正常经营,县供销社设立储运股,加强对公明供销社的监督、检查。此后,公明供销社建立了较为健全的仓储管理制度,实行记账挂卡、分类分仓或分柜存放商品。根据1962年8月召开的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光明地域公社党委把发展自由市场作为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商业上采取了一系列单干措施,动员过去并入国营企业、供销社的小商小贩连人带钱退出,退出后可组成合作小组,也可自己经营,自负盈亏;允许单干的小商小贩到县内任何地方采购,成交价格由交易双方自由议定;原来规定小商小贩、合作小组上缴公社提成的利润一律取消。1962年起,供销社派出人员到各地组织货源,采取议价、兑换、交流、购销结合代购、代销等方式,收购大批计划外的农副产品,从而换回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同时开放集市贸易,恢复国营商业、合作商业、集市贸易三条商品流通渠道并存,市场购销逐渐由淡转旺。墟镇方面,开展商业体制下放,自负盈亏试点并全县推广;手工业提倡“打铁以炉,车衣以衣车为单位”,并彻底下放公社、大队企业。工业方面,要求工业部门积极制造各种实用的新式工具,特别是耕耘、运输工具,农副产品加工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具,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恢复和发展糖厂、榨油厂和砖瓦厂,以适应生产建设的需要。1964年,公明制糖业使用机榨制糖,日榨量在15至20吨,并从此改制片糖为粉糖,并充分利用水动力和机械力,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劳动生产力。这些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的改变,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瞎指挥、命令主义的产生,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各行各业生产的复苏,使光明地域经济形势很快好转。

公明制糖厂今貌

1963年,公明公社共有5个生产大队,200个生产队,生产大队办企业2家,社员4008户,1.32万人,耕种面积40.26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965.87万斤,平均亩产293斤,农业生产收入189.9万元,人均年收入143元。到1965年,包括光明地域在内的宝安县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下一期,我们将带来光明地域在政治上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及光明农场的兴建,敬请关注!

(光明融媒记者 谭广淼 特约供稿员 郭焕 黄凯旋 张鑫海)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