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光明新闻 > 

光明新闻

一刻都不能误,一人都不能漏!揭秘“密接”追踪背后的故事

来源:深圳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7-16 17:01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7月16日讯(记者 谢燕丽 通讯员 陈倩盈)“又来密接了”“终于找到人了”“不要外出,等待转运”“我们帮助你一起回忆”“赶快去这些场所看监控”......深夜,在光明区公明街道红花山脚下,一栋悬挂着“CDC”Logo的大楼仍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有人在电话流调,有人在通报信息,有人在协调处置,有人在查看监控......他们就是光明区疾控中心的密接排查组,自称“密友”。

虽然不是疫情“中心”,但因地理位置相近,自“5•21”以来,光明区也接连不断收到各种密接和次密接的协查函。由于已有部分核心骨干外派支援兄弟单位,人力一下子捉襟见肘,“5+2”“白+黑”,没有周末、工作到深夜也成了这支留守队伍的常态。这群“密友”们心中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顶住压力,前线有同事冲锋陷阵,后方的我们要竭尽全力守好家门口”。

image.png

从左到右依次为韩旭、罗淑华、吴燕飞。

韩旭:下班已是次日凌晨

一天很短,短的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她是来自传防部的韩旭。这位入职还不满一年的94年小姑娘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一边承担着各地协查任务的收发,一边参与密接追踪排查,并负责对全区的密接、次密接登记造册、数据统计以及上传系统。协查任务时常在下班后或深夜收到,担心任务接收延迟,导致人员管控慢,增加“密友”们的工作量,她经常等到凌晨才休息,她说:“早一点收发,涉疫人员就可以早点管控起来,降低疫情扩散风险。”

罗淑华:一天下来没能喝一口水

我要做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她是来自职卫部的罗淑华。临难受命,她义无反顾,从实验室的头号新冠“猎手”一头扎进“密友”队负责综合协调。为保证涉疫人员精准追踪、高效转运和及时管控,给公安、街道、社区、隔离酒店、涉疫人员、“密友”们......不断打电话、发信息成了她的标配。当遇到有人一时不理解、不支持、不接受时,她就使出浑身解数,讲道理、摆事实,用沟通技巧、专业知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力求说服每一位涉疫人员接受管控措施,有时一劝就是1-2个小时,一沟通就是一天,连一口水也没时间喝。

吴燕飞:对方都被问“崩溃”了

不过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萤火汇聚成星河,她是来自传防部的吴燕飞。作为流调的主力之一,自5月29日11时光明区收到“5•21”以来的第一份密接协查函后,她忙碌的日子正式开始......根据新冠第八版防控方案,密接已不仅仅完成追踪管控即可,还要排查其活动轨迹和人员接触情况,甄别次密,对次密和涉及的重点场所采取管控措施,也就是说每一位密接都要像对待病例一样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最困难的时候,吴燕飞要对一名东奔西跑做生意的密接进行18天的活动轨迹排查,她说:“对方给我发了很多崩溃的表情包,时间太长确实太难了,但流调的基本功就是‘问’,不厌其烦地问,细无巨细的问。所幸对方很配合,就算痛苦仍坚持沿着我们的诱导一步步回忆,最后用了半天时间才梳理出来。”

姚云英:党旗最红,你最美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她是来自传防部的姚云英。“无论应急指令多晚发出,即便家有两岁幼儿要照顾,始终第一时间响应,咬牙坚持”是这名党员流调工作者的真实写照。5月27日,姚云英从龙岗支援返光明后便马不停蹄加入“密友”队,她承担着密接和境外输入病例流调的双重任务。6月13日,医院报告一例南非入境人员新冠病毒核酸初筛阳性,该病例Ct值低至9.9,意味着其病毒载量特别高。然而该病例无任何移动通信方式,姚云英二话不说带上同事张华与其进行了长达1小时的面对面流调,加上病例全程持续咳嗽,流调人员面临的感染风险前所未有。事后,姚云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道:“虽然流调过不少新冠病例,但第一次面对Ct值如此低Delta变异株感染病例,还是心有余悸。”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一刻都不能误,一个都不能漏!除了她们,还有千千万万像她们一样的人,默默在寒冬深处,守一轮云开月明,候一片春暖花开。

[编辑:陈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