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光明新闻 > 

光明新闻

百年党史·光明足迹(十八)| 满腔热血担国家使命,汗水浇灌出光明农场!无数干部群众和知识青年筚路蓝缕,将荒山野岭开垦成农副产品供给地

来源:深圳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7-16 18:19

农场作物帮助人们度过困难时期

筹建农场的消息传出后,位于公明周边、属东莞黄江管辖的新美乡村民也联合起来主动打报告,申请到宝安加入农场。1958年,新陂头、圳美、羌下、迳口、白泥章等村的申请获得批准,几个村整村划入农场。到了1964年,原广州军区农副食品基地沙河农场也加入光明农场。1977年,白花洞大队又由观澜公社划入光明农场。至此,光明农场占地达54.6平方千米。

光明农场创始领导。

人们在开垦出来的农田上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在荒山上种植了300万棵桉树,后来成为农场建筑房屋木材的重要来源。同时,农场根据供应香港农副食品基地的明确定位,将猪肉作为生产的一个重要品类。养猪需要大量饲料,因此,在早期开荒平整出来的几千亩农田中,3000多亩地用来种木薯。

正当光明农场首批拓荒者投入建设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了,加上随后而来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农田大幅度减产、失收,紧接着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幸运的是,光明农场的3000多亩木薯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原本打算喂猪的饲料大部分变成人们的救命粮,农场的人们依靠吃木薯度过了困难时期,整个农场没有出现饿死人的现象。

1959年光明农场关于劳动管理工资定额及计划编制的计财文件。

到1961年,成立三年的光明农场也快撑不下去了。消息通过几名参与筹建农场的老红军传递到广州军区司令部。最终,光明农场由广州军区司令部接管三年。军区接管农场时期,首批砖瓦结构的房屋建设起来,农场居所和办公用房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为了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农场前往罗定、惠阳等地招工,这些人员和原有农场职工一起劳作。军垦时期,光明农场克服特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极大困难,平稳度过三年建设期。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