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百年党史·光明足迹(十八)| 满腔热血担国家使命,汗水浇灌出光明农场!无数干部群众和知识青年筚路蓝缕,将荒山野岭开垦成农副产品供给地

来源:深圳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7-16 18:20

开栏语

“光明农场好地方,青山绿水黑土壤,香蕉菠萝满山坡。”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光明农场职工创作的歌曲,反映了拓荒者们筚路蓝缕,在光明农场挥洒满腔热血和辛勤汗水,终使荒山野岭变成瓜果田园之后的景象。时至今日,对许多人而言,“光明农场”仍然是他们脑海里关于光明最深刻和鲜明的记忆。

艰难困苦如过眼云烟湮没在历史长空,而开拓与进取的精神却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今天,光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史志办、区党群服务中心、绿色光明网和宝安日报特别推出“百年党史·光明足迹”系列报道第十八期《满腔热血担国家使命,汗水浇灌出光明农场!无数干部群众和知识青年筚路蓝缕,将荒山野岭开垦成农副产品供给地》。让我们穿越时空栈桥,追寻光明红色足迹,透过往昔峥嵘岁月,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弘扬先辈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其转化成为我们赶超奔跑、追求卓越的强大精神力量。

广东省农垦厅选址公明成立国营农场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利用国有荒地、荒山、滩涂,开垦和建立国营农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家本着利用香港促进周边地区农业生产发展,为香港供应农副产品的考虑,规划在内地的广州—九龙铁路沿线建设一批农场。

1957年9月,广东省农垦厅由副厅长危秀英、行政处处长邱回春带队,派出技术员梁鉴时等几位工作人员,来到宝安县选址筹建国营农场。筹备组选定了公明区境内位于东莞、惠阳交界处一块被称为宝安“西伯利亚”的地方,当时这里人少地多,大片荒山野岭,杂草丛生,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是鲜为人知的穷山僻壤。选定场地以后,筹备组与公明区共同商定把碧楼乡下辖的碧眼、木墩两个整村划给农场,包括所有土地与人员,另外协调将楼村的一部分土地划入农场范围,位于红坳村的宝安县农业示范农场也整体转入筹建的农场。

当时公明区领导建议新建农场命名为“公明农场”,筹备组反复讨论后,考虑到国家将供给香港农副产品的光荣任务交给新建农场,就取了“光荣”的“光”字与“公明”的“明”字,共同构成“光明农场”的名称。

image.png

1958年华南农垦局召开的场长会议文件。

1958年1月1日,由华南农垦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广东省外事办、华南亚热带科学研究所5个单位组建的省管县属农场——广东省国营光明农场正式成立。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