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8-09 14:57
开栏语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9年3月,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光明地域先后跨越传统农业生产、农工并举、工业转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历史进程,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7年8月19日,光明新区揭牌成立后,在党的旗帜引领下,光明步入大发展大建设的黄金发展期,成为深圳新的区域增长极,居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不忘来时路,薪火永相传。今天,光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史志办、区党群服务中心、绿色光明网和宝安日报特别推出“百年党史·光明足迹”系列报道第二十期《应改革而生光明步入大发展大建设黄金发展期》。让我们穿越时空栈桥,追寻光明红色足迹,透过往昔峥嵘岁月,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弘扬先辈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其转化成为我们赶超奔跑、追求卓越的强大精神力量。
光明人抓住社会变革的发展机遇,实现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迈进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次年10月,恢复宝安县,辖深圳特区外原宝安县区域,辖公明等16个公社和光明华侨畜牧场。随后,经历从公明公社、公明区、公明乡、公明镇等一系列改制,至2004年7月,深圳推进农村城市化,公明镇改为公明街道,村改社区,与光明农场改制设立的光明街道同属宝安区所辖,并在同年底完成向城市转化。至此,光明新区的版图雏形初显。
长期以来,光明地域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1984年,公明区全面、系统地推进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以粮为纲”的做法,从单一粮食的农业生产结构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1999年,广东省农业示范区全面启动,公明成为全省十大示范区建设项目重点区。21世纪初,公明镇加快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开发步伐,重点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方向发展,建设“楼村万亩荔枝园林休闲观光区”“千亩花卉产销基地”“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等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了数十平方千米的生态园林景观,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全面发展。
工商业发展方面,20世纪80年代起,光明地域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凭借地缘优势,抓住特区经济转型的历史性机遇,实行农工并举,把积极引进外资、大办工业作为振兴区域经济的突破口来抓,通过引进“三来一补”企业形成支柱产业。制衣厂、五金厂、模具厂……全镇乡镇企业、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1999年4月,公明镇大力推进“科教强镇”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调整产业结构。自21世纪初期开始,公明镇实施“一带三区五组团”的园区带动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了内衣、模具、钟表珠宝三大产业集聚基地,把传统优势产业集中起来,做大、做优、做强特色产业。2001年6月,公明镇成为深圳市唯一的广东省经贸质量联系镇。到2004年,公明镇有内外资企业1622家,其中外资企业1147家,国内民营企业475家,东江科技、创维集团、维珍妮公司、溢兴顺时装厂、新兴橡根厂、光晟集团、友邦塑胶厂等一大批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在此安营扎寨,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世界各地。公明镇工业企业总量名列宝安区前三名,已成为深圳市第六大工业强镇。2004年,全镇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由1987年的90:9:1发展到10:33:57。2005年,深圳市确定建设九大产业集聚基地,其中内衣、钟表、模具三大产业集聚基地均位于公明街道辖区。
位于今光明区马田街道、玉塘街道的三大产业集聚基地。
推动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原有经济关系改制为股份合作公司也是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工作。1986年,公明镇在田寮村进行股份合作制经济试点,田寮村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在分清财产权属的基础上将集体资产折成股份,20%留给集体,50%作为福利股份给村民,定期结算分红。这种以股还民的做法恢复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合作经济组织的分配制度,调动了村民关心集体企业的积极性,并主动为集体经济发展出谋献策。田寮村股份制试点的成功,为公明镇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同年,公明镇政府成立农村经济发展公司。同年12月,全镇各村相继成立了经济发展公司。2002年,公明镇落实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原各村经济发展公司改制为农村股份合作制公司。
红星村今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镇、村的规划建设加快进程,以及“同富裕工程”的实施,光明地域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升。2004年,公明镇户籍人口16926人,18个村股份合作公司集体分红7237万元,全镇人均集体分红6276元。其中红星村户籍人口150人,村股份合作公司集体分红300万元,全村人均集体分红多达2万元。各村股份合作公司还为村民购买社会保险,并提留集体收入进行本村道路交通、农林水利、通讯供电、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各村村容村貌和人民生活条件大幅度得到改善。
光明农场的奶牛。
与此同时,实行改革开放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后,光明农场抓住机遇,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率先进行合资养牛、养猪、养鸽等多种新型农业畜牧业的尝试与探索,闯出了一条条依靠科学发展的致富之路,创出了一个个叫得响的品牌。1979年,光明农场出资2000多万港元引进1300多头奶牛,后来发展到6500多头,生产的牛奶大量供应香港,占据香港鲜牛奶市场份额的70%。1980年,光明农场以合资经营的形式与菲律宾爱国华侨组织海外农工商联合公司,签约合办大型现代化养猪场,从美国引进全套封闭的猪舍设施,建起现代化程度极高的生猪“宫殿”。1982年,光明农场又与香港壁盛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经营大型鸽场,引进美国“落地皇鸽”优良种鸽,建成了拥有10万对种鸽、500栋鸽舍,年产乳鸽130多万只的鸽场,成为亚洲最大的养鸽基地,下属大宝鸽场生产的乳鸽在香港销量第一。同时,农场还办起养鸭场、奶制品加工厂、肉食加工厂等。1982年,邓小平以国宴招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以答谢宴席回赠,答谢宴中有一个菜谱用到的三明治火腿,是英国驻华大使馆指定的产自光明农场自办的光侨食品。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时,也指定要用光明食品厂生产的西餐肉。
光明三宝:乳鸽、玉米、牛初乳。
20世纪80年代,甜玉米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成功配种,光明农场首吃“螃蟹”,率先引入并大规模种植。甜玉米、乳鸽、牛初乳,后来成为光明游客必吃的餐桌美食,被誉为“光明三宝”,远近驰名。
1983年前后,光明农场开启了另一个大型种植项目:荔枝。很快,荔枝树总量达到14万棵。农场种植的“鹅蛋荔”,个头很大,“很多人当时都没见过这么大的荔枝”,天然无农药,很受欢迎。
光明集团旧照。
以农垦和农业种植起家的光明农场,逐渐开启了多元经营的现代化经营之路,形成以畜牧业为主,工、牧、农、商综合发展,自营产品出口贸易的集团式企业。1999年,根据深圳市国资委有关文件规定,光明农场实行政企分开,划归市商贸控股公司管理,为市属国有一类企业。同年3月15日,深圳市政府印发《关于理顺光明华侨畜牧场体制彻底实行政企分开的实施方案》,初步解决了光明华侨畜牧场政企不分的问题,农场作为企业归属深圳市商业控股公司,社区部分设立光明街道办事处,作为宝安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下辖9个社区。2002年6月,光明农场撤销建制,成立深圳光明集团有限公司,光明街道办和光明农场实现最终分离,“光明农场”政企合一的历史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