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12-02 20:50
12月
我们即将迎来深冬时节
随着天气越来越寒冷
光明疾控提醒您
注意预防多种冬季高发疾病
一、新冠肺炎
目前全球处于第4波疫情上升期,Delta变异株已成为全球疫情的优势毒株,境外输入风险将较为长期地存在。全国本轮疫情整体上进入扫尾阶段,多个省份连续14天以上无新增本土病例。近期上海、浙江杭州、江苏徐州新报告本土疫情,疫情还未结束,防控意识不能有一丝松懈。
【防控提示】
1、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人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为家人的健康和全民免疫屏障的建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源自网络)
2、做好个人防护。引发国内多起本土疫情的Delta变异株可能有一定的免疫逃逸现象,为防止新冠病毒的突破性感染,接种完疫苗后仍需要做好“防疫四件套”、注意咳嗽礼仪、勤锻炼早休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出境游,非必要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及有病例报告地区。
(图片源自网络)
3、多观察。经常留意自己及家人的身体状况,任何出现发烧、乏力、干咳或腹痛、腹泻等症状的人员,须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发烧尽量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图片源自网络)
二、流行性感冒
冬春季为流感的高发季节。据流感监测结果显示,11月以来门诊中出现流感症状的患者比上月增多,聚集性疫情较去年同期增多。因此,12月除了防新冠肺炎,流感防控也要重视起来。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流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和全身不适,一般是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伴有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甚至会因呼吸衰竭死亡。对于成年人,绝大多数的人感染流感不会引起重症,大多1周左右自愈,咳嗽等可持续1~2周。 但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更高。因此,流感的防控不可忽视。
【防控提示】
1、打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显著降低接种者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建议6月龄及以上有意愿接种流感疫苗并且没有禁忌证的人预约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及医务人员、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托幼机构、学校、监所等场所工作人员。
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疫苗不能100%预防流感,因此无论是否接种流感疫苗,都应时刻保持勤洗手、勤通风、出门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
3、做好病例隔离。流感病人症状消失后48小时内仍有传染性,因此患病学生需按要求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48小时,隔离期间避免探亲访友、串门等聚集性活动,如需外出须佩戴口罩,非必要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4、及时就医。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38℃,有咳嗽或咽喉疼痛)时戴口罩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
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冬季腹泻以病毒性为主,其中60%-8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深圳市感染性腹泻指数为Ⅲ级(中等),表明感染性腹泻进入活跃期,腹泻病例增多。截至11月26日,11月我区报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数较上月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学校、托幼机构、工厂、养老福利机构等集体单位是暴发疫情的高风险场所。
【防控提示】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注意: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2、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喝开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
(图片源自网络)
3、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疫情防控。做好学生个人健康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查因、开窗通风和环境清洁消毒工作。
4、做好病例居家隔离。患者需根据病情居家或入院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隐性感染者也需居家隔离3天。从事食品相关工作岗位的病例须连续2次粪便/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返岗。隔离期间需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
5、规范处理呕吐物。呕吐物的处置规范与否,是决定疫情是否暴发流行的一个关键!一旦出现呕吐紧急情况,需做好呕吐物处理。
呕吐物处理流程
当校(园)发生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呕吐时,应由接受过培训的教职员工进行规范处置,不得由学生执行。
(1)疏散人员。 发生病例呕吐后,首先应将现场无关人员进行有序疏散。
(2)病例管理。人员疏散后,将病例送至医疗机构就诊,或暂时转移至单独的隔离房间休息。如果病例衣物和鞋子粘有呕吐物,陪护人员应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用消毒湿巾清理掉呕吐物,避免洒落或沾染造成环境污染。
(图片来源:广东疾控)
(3)消毒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4)开窗通风。如呕吐发生在室内,消毒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后,开窗通风。
(5)开展消毒。将消毒粉均匀地撒在呕吐物上,后在上面覆盖一次性抹布,放置30分钟。再将抹布从外到内将呕吐物包裹起来放入呕吐袋密封,全部扔进有盖的垃圾桶。后将拖把/抹布放入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消毒液(按消毒粉20g:水2.4L配制)浸湿,将呕吐物为中心2米范围内的地面、桌椅、墙面等从外到内进行消毒,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拖)拭干净。使用后的用具再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处理完呕吐物后脱下个人防护用品,最后彻底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四、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图片源自网络)
专家提醒:冬季到来,许多家庭会自制腌制食品,如腌制时间不够,蔬菜中将会产生亚硝酸盐,导致人体中毒。
健康知识点:亚硝酸盐外观与食盐相似,在工业中广泛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肠道功能紊乱时,由于胃酸分泌减少,硝酸盐在肠道硝酸盐还原菌(沙门菌属和大肠杆菌)的作用下,会使大量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作为剧毒物质,能将血红蛋白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使血红蛋白成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成人摄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亚硝酸盐中毒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十分钟或1~3小时,症状以紫绀为主,皮肤粘膜、口唇、指甲下最明显,并有头晕、头痛、胸闷、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缺氧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有心律不齐、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常见中毒原因】
1、将亚硝酸盐误作食盐、面碱等食用;
2、腌肉制品加入过量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3、储存过久的蔬菜、腐烂蔬菜及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原来菜内的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
4、食用腌制时间过短的蔬菜;
5、食用蔬菜过多时,大量硝酸盐进入肠道,若肠道消化功能不佳,则肠道内的细菌可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
6、饮用含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苦井水、蒸锅水。
(图片源自网络)
【防控提示】
1、妥善保管好亚硝酸盐;
2、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量要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规定,不可多加;
3、蔬菜应妥善保存,防止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吃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再食用;
4、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多放,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腌菜时选用新鲜菜;
5、不要在短时间内吃大量叶菜类蔬菜,或先用开水焯5分钟,弃汤后再烹调;
6、不喝苦井水,不用苦井水煮饭、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7、多食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及新鲜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