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安日报发布时间:2022-01-12 10:01
昨日,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地下隧道正式建成通车。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月12日讯(宝安日报记者 杨曦/文 管强/图)1月11日,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地下隧道正式通车。据了解,该隧道贯通后,实现光明科学城片区客货分离,能够有效缓解区域交通压力。与此同时,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校园周边交通环境也随之提升,师生出行更加安全了。
地下隧道在太阳照射下地面呈现条形投影,仿佛书本上一行行的文字,项目景观与中山大学校园建设风格相互协调、统一。
据悉,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起于光侨路西侧,经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选址范围,向东经羌下村至深圳与东莞交界处,道路全长3.56公里,其中地下道路长2.645公里。地下道路采用干线性城市主干道标准,50公里/时,双向六车道,闭合框架宽28.9米,采用钢筋砼闭合框架+U形槽结构;地面道路采用生活性主干道标准,40公里/时,双向六车道,宽度70米。
2019年2月13日,深圳举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31个项目集中开工。其中,位于光明区的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在列。公常路是光明至东莞的交通要道,主要承担过境客货运车辆,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为深圳市“十三五”规划投资项目,可有效保障学校出行的安全环境,减少公常路过往车辆的噪声、尾气及扬尘对校园环境的影响,推进光明区北片区转型升级,打造具有标杆意义的产学城融合示范区。
■亮点解读
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
以高科技“加持” 解决施工难题
公常路是深圳至东莞重要过境通道,交通流量大,客货车辆多。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北侧中山大学校园正在建设,而南侧是地铁6号线支线工程也在同期施工,交通疏解工程和地下通道支护工程是本工程的重点,也是难点。与此同时,项目基坑全长2.645公里,宽度28.9米,为公路与地铁长距离并行施工的明挖隧道,基坑开挖深度为1.5~22.4米,开挖深度较深。周边项目建设同步、平行、交叉施工,作业干扰大,安全风险高。为保障项目顺利完成,施工单位以高科技“加持”,呈现八个技术创新亮点。
亮点一
信息化管理驾驶舱
项目充分利用“BIM+”、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管理驾驶舱,实现人、机、料、法、环等现场数据采集及智能化管理。
通过集成企业微信,实现施工现场数据的共享,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实现信息之间串联互通,形成统一的工地管理数据集成中心,为项目管理、安全、质量风险防患、生产指挥等提供数据支撑,为管理人员提供项目相关信息综合分析与展示。
亮点二
智能化钢筋加工配送中心
主要采用成套自动化钢筋加工设备,经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在固定的加工场所集中将钢筋加工成为工程所需成型钢筋制品,按照要求将其进行包装或组配,运送到指定地点的钢筋加工组织方式。
信息化管理系统、专业化钢筋加工机构和成套自动化钢筋加工设备三要素有机结合是成型钢筋加工配送区别于传统场内或场外钢筋加工模式的重要标志。
亮点三
自行式液压台车在地下主体工程的应用
项目以下穿隧道主体结构为载体,自行研发“无轨式液压行走台车”,其特点:一是采用液压系统,机械化操作,人员投入少;二是模板平移调节幅度大,可满足转变曲律较大的隧道施工使用;三是整体式模板,无需过程中进行安装拆卸;四是可应付纵向坡度达到5%的隧道施工,适用范围更广;五是电机式行走动力装置故障率低,维护成本低。
对比常规模板支撑体系,降低了工人数量和工作强度,有效提高了主体结构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亮点四
产业工人培训基地
项目建立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包括实操基地、工人产业园,VR体验馆等硬件设施。VR体验馆由实体体验区、安全教学实操体验区、知识学习考核区三大板块,近20个体验项目组成,涵盖了所有建筑工地上可能发生的事故;工人产业园所有宿舍实行统一布置、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每个工人房间外面有二维码,可扫码确定房间内人员信息,便于工人管理。
亮点五
深大基坑全自动化
监测系统应用技术
基坑全自动化监测系统监测项目主要有地表沉降、钢筋应力、支撑轴力、桩体水平位移、水位监测等,可将监测数据、预警信息发送自客户端(PC、iPad、手机等终端)。其特点:一是不受天气影响实时监测,在恶劣环境下仍可保证数据稳定;二是一天24小时长期不间断连续监测,能够反应细微的趋势变化;三是以科学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量化为基础,提供海量的数据;四是随时查看,后台操作,实现自动化、远程化、可回查等功能;五是解决了人为的主观造成的误差,保证了数据的安全稳定性。
亮点六
3D打印装饰板新型技术应用
为推进公常路下穿改造项目高质量发展,打造深圳市标准工程,项目采用3D打印新技术,充分利用适宜的“打印油墨”,制作各种优美造型。
3D打印原材料为绿色环保材料,既能达到节能环保、材料再生并改善环境,也能满足多样化造型要求,美化城市,还能起到隔声障的作用。
亮点七
书山有路新理念钢结构雨棚应用
下穿隧道出入口U形槽顶棚以翻开的书本为理念,透光条形天窗从大到小渐变,可满足从亮至暗的光照需求,在太阳照射下地面呈现条形投影,仿佛书本上一行行的文字,项目景观与中山大学校园建设风格协调、统一。
亮点八
可调节式市政围挡清洗装置技术应用
为保证项目围挡整洁及工人清洗作业时安全,项目部研发了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市政围栏清洗装置应用于现场围栏清洗工作,该装置由洒水车改造而成。工作时由液压马达驱动清洗刷转动刷洗围挡或护栏,同时水管喷嘴向清洗刷喷水,手臂可根据需要清洁的位置调节高低,从而达到高效自动清洗的效果。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