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安日报发布时间:2022-02-11 15:00
赖木清校长(左一)与获得第73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银奖同学合影。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2月10日讯 (宝安日报记者 龙冠斌 通讯员 吴力勇/文 记者 卢正辉/图)近三年来,光明区长圳学校异军突起,办学成绩呈现爆发式增长,师生以及学校荣获区级及以上各类荣誉累计一千多项。这所原特区外的普通村小,办学起点并不高,绝大部分生源也是来深建设者子女,为何能实现如此进步?近日,长圳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赖木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学校改革发展的故事。
开启新建设
加速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2019年10月23日,教学及管理经验丰富的赖木清,正式担任长圳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作为光明第一所改制成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长圳学校如何在光明区打造高品质教育新征程中,勇担建设标杆学校的新使命,加速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成为以赖木清为代表的新一代长圳学校人必须回答好的新时代考题。
新一代长圳学校人深刻认识到,光明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号角已经吹响,光明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机遇。长圳学校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关键期。“长圳学校的发展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决不能辜负她”。怀揣着这份使命感,赖木清带领团队高位谋划,以学校发展史统领学校发展思路,遵循编好一部学校发展史、开好两个年会、聚焦三个发展、搭建四大平台、打造五大特色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引领新“长圳”建设。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2019年12月,一部长达404页的长圳学校70周年发展史汇编成册。学校从校史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传承办学过程中的教育理念与精神文化,形成了“敬业、严谨、务实、创新”的长圳学校精神。紧接着,德育工作年会和教学工作年会召开,凝心聚力做好德育和教学工作。
在此基础上,长圳学校以鸿雁精神构建了头雁带飞、强雁护航、雏雁振翅的校园文化体系,并聚焦“学生、教师、家长”发展需求,引领实施教师培养“雁阵六大工程”、学生发展的“长圳雏雁计划”并举,从顶层设计上构建教师、家长和学校“三位一体”学习成长新模式,构建“学习共生体学校”。
单单在学生发展方面,长圳学校就为学生发展搭建了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四大平台”,努力打造“音、体、美、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教育”五大特色,已初见成效。
创造新业绩
师生发展成绩喜人屡登大赛领奖台
饱含开拓者的热情和干劲,伴随着赖木清设计的发展蓝图一件件落地生根,长圳学校焕然一新,在光明教育版图异军突起,近三年来学校办学成绩呈现出井喷状的爆发式增长——师生以及学校荣获区级及以上各类荣誉累计超千项,其中学校集体荣誉包括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创新名校、广东省绿色学校、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39项。
教师发展方面,古惠嘉、邓宝琪、南宁、张成奇、田辉、周钦文等一大批青年教师,接连登上了市级以上大赛一等奖的领奖台,屡屡为光明教育捧回大奖。
近三年来,长圳学校特色社团也是百家齐放,特别是各类体育、科技活动,成绩突出。体育类获区级以上奖项达2253人次,其中国际级奖项323人次、国家级696人次、省级151人次、市级121人次、区级962人次;科技类获得了4项国际级、5项国家级、18项省级、28项市级荣誉,鲜宏俊、熊莉等同学创作的《语音智能中药查找柜》获2020年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每次我们获奖,校长都会给我们点赞鼓励,并利用升旗仪式等契机表彰我们,我们觉得很开心很有动力。”鲜宏俊同学说。
这些成绩,离不开每一位长圳学校人的辛苦付出。比如,29岁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教师、35岁被评为副高和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的赖木清当了校长后很少顾得上自己的发展,几乎把一切精力用在学校改革发展上,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到学校,持续到晚上七八点才回家,周末也经常来学校加班值守,以校为家,爱岗敬业,基本全年无休地投入到工作中,用奉献精神为学校铺就了发展之路。因此,他被评为2021年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奋进2022年,长圳学校将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奋发作为,开拓进取,奋力建设有影响力的光明区品牌学校,创造不负光明教育的新业绩。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