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街道新闻 > 新湖 > 

新湖

弘扬深圳援藏精神,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结对帮扶林芝市下察隅镇

来源:深圳新闻网发布时间:2022-06-29 17:56

新湖街道率队赴下察隅镇开展对口帮扶,现场召开座谈会。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6月29日讯(记者 麦乐瑶 通讯员 徐啸虎 廖静 陈力源)根据省市援藏工作要求,光明区新湖街道结对帮扶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

结对帮扶显真情

自2020年以来,新湖街道提高政治站位,履行担当职责,聚焦聚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把结对帮扶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在脱贫攻坚阶段,新湖街道认真落实好上级各项工作部署,在对口帮扶工作上走前头、作表率,累计落实项目帮扶资金129.18万元,支持察隅农场“智慧农场”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及地形图制作项目、察隅土特产销售点装修以及包装厂房建设,全力助推下察隅镇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援藏是增强察隅“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2022年6月,新湖街道率队赴下察隅镇开展对口帮扶,现场召开座谈会,畅叙友情、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共谋长效机制。下察隅镇详细介绍了近年发展情况,特色农产品、产业项目和旅游资源开发等工作。据了解,按照林芝市“一带四基地”布局,察隅县正在发展以茶叶为主的特色农牧业,新湖街道依照“察隅所需、新湖所能”的原则,深入调研,科学谋划,捐赠15万元经费支持下察隅镇茶产业发展项目,目前已签订合同,茶叶加工厂产出茶叶预计7月份上市。新湖商会企业代表洽谈一批合作项目。

慰问僜人促团结

僜人部落,俗称“僜巴”,是西藏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族群,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海拔1200米的西藏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是僜人的主要聚居地,他们生活方式非常简朴,有独特的服饰、饮食、信仰等习俗。由于人口极少等原因,至今未确认民族归属,不在我国56个民族之列。

到抵下察隅镇后,新湖街道一行主动到僜人部落中进行慰问,并与僜人部落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活动以互动联欢的形式进行,僜人女子戴一对锋如长鼓似的银质长耳环,头戴护额,颈项挂串珠或其他银饰,穿统裙,赤足;男人头上都盘着长长的黑帕,戴一种银耳环,腰挎砍刀,十分威武,他们一起载歌载舞,尽情欢乐,充分展现了当地独有的风土人情和艺术文化,洋溢着和谐、幸福的浓厚氛围。

缅怀英烈续传承

“察隅河、察隅河,河边有道英雄坡,滔滔河水流不尽,争把英雄故事说。”被人们世代传唱的“英雄坡”就坐落在察隅县城东北郊,这里长眠着在和平解放西藏、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瓦弄战役、西藏平叛和建设西藏时牺牲的革命烈士。该纪念园由深圳市从2014年开始援建,占地约80亩,总投资4300余万元,2015年“烈士纪念日”正式开园,主要由纪念碑、纪念馆、纪念牌坊、英雄墙、陵墓区、英雄林等设施组成。

当天上午,新湖街道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英雄坡纪念园,举行默哀仪式,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全体人员向烈士默哀并行三鞠躬礼,表达深切哀思和敬仰之情。纪念碑上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格外醒目,现场气氛庄重而肃穆。新湖街道干部表示:“英雄坡烈士们的事迹充分展现了爱国将士们不怕牺牲、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我们要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烈精神,发扬红色传统,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努力争取更大光荣。

红色牧屋守疆土

“红色小牧屋”是以西藏常见的放牧点小牧屋为载体,全方位展现小牧屋“守家”又“卫国”的功能与使命。展陈内容主体分为“解放前的小牧屋”“解放后的小牧屋”和“新时代的小牧屋”三大篇章,深入阐述珞巴族的历史背景和小牧屋的深刻内涵,展陈场景高度还原,展出了老一辈珞巴族人民的生活用品以及保家卫国、戍守边疆的一些珍贵史料。

新湖街道一行聆听解放前、解放后、新时代珞巴民族戍边守家的历史传承,并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参观结束后,新湖街道一行开展了学习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将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