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滚动图片 > 

滚动图片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聚焦“三地”建设 努力谱写奋进新篇章

来源:宝安日报发布时间:2022-07-01 18:44

image.png

光明区探索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7月1日讯 (宝安日报记者 杨曦 通讯员 牟桃 古俐 文/图)区一届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的发展战略,让未来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形象更加生动。

想要真正把光明建设成“人人都想来,来了不想走”的魅力城区,需要一流的城市气质、城市品味和城市风尚。近年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坚持服务发展大局,以党建引领锻造干事创业的“硬核”铁军,精心描绘城市发展“新蓝图”、完成资源管理“硬任务”、保障社会经济“稳增长”、提升城市风貌“高颜值”,在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精耕细作、探索创新,全力以赴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image.png

山水林田湖共同构成美丽光明的蓝绿底色。

守护生态绿脉 

彰显山水田园都市魅力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山水林田湖共同构成美丽光明的蓝绿底色。2021年以来,光明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了1560亩补充耕地以及2362亩永久基本农田整改补划工作,在2021年国务院大督查耕地保护成效评分中获得满分。因耕地保护工作突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光明区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获奖1000亩用地计划指标,是全省获此奖励的两个区(县)之一。

据了解,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推动全区大力实施整改复耕,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实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提前统筹研判,划定高质量、集中化、规模化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最大限度支撑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的前提下,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探索编制现代都市田园规划,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深挖岭南农耕文化,打造农业大地景观,探索符合光明区实际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为扎实保护好光明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制定光明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年度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覆盖山地、水系、森林、农田各个生态系统,辖区7处关闭石场全部完成整治。该局还开展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印发《深圳市光明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2021-2025年)》《深圳市光明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2021-2025年)实施计划》,开展森林防火常态化督导检查,推动实现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该局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契机,协助区委区政府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林业管理体制改革,凝聚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方面,过去一年该局牵头完成全区2241.88亩薇甘菊防治任务,累计完成防治面积2612.93亩。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该局印发《光明区古树名木管理保护实施方案》,“一树一档”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和电子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形成巡查、养护、执法三级管护机制。

image.png

“一坡一景”别具匠心、独具风情。

高质量开发建设 

打造宜居宜业城区

近年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始终坚持以前瞻视野擘画光明蓝图,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光明高质量开发建设。当前,光明区分区规划形成较稳定成果,基本确定了“三线”边界、建设规模和指标,构建了国土空间新格局。科学城空间规划及片区综合交通规划完成编制,“一主两副”三大集群空间规划方案基本稳定。光明中心区法定图则正式出台,进一步加快片区有序发展。大科学装置区法定图则形成公示版草案,田寮-玉律片区法定图则形成草案,为大科学装置及配套设施建设明确规划依据。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基本完成,构建“源头创新-产业服务-产业转化”全链条结构,形成产业空地一张图、政府产业空间一张图、产业单元指引图表,为产业引入提供研判依据和有力支撑。

为加速完善公建配套设施,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城区,该局加快推进科学城片区综合交通、市政专项规划研究,形成送审成果,为光明区进一步争取轨道交通资源提供有力支撑。完成光明中心区“三横两纵”主次干道、光明北片区23条市政道路规划用地审批,完成地铁6号线支线二期工程、13号线二期工程(北延段)用地报批报建工作,配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完成赣深高铁(光明段)、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光明段)等国家和省级单独选址项目市级初审工作,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19个学校项目、红花山体育中心等6个文体设施项目、中大七院二期等3个医疗项目、科学公园等16个公园项目报批报建取得实质进展,助力项目开工建设。

该局还牵头制定《光明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拍挂产业用地服务与保障工作的若干措施》,按照“能简则简、能优则优、能快则快”的思路,围绕“产业项目落什么、落哪里、怎么落”进行全流程全要素的制度设计,从强化产业规划引领集聚作用、严格执行土地“净地”供应要求等8个方面制定18条措施,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image.png

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光明高质量开发建设。

精益求精铸精品

打造“高颜值”品质城区

曾经的危险边坡如今成了一道道靓丽风景线,光明在全市率先实现危险边坡治理清零,建立了全市首个区级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防治管理平台,实现了隐患点“预防—发现—治理—核销”等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防治信息互通共享。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印发《光明区危险边坡治理及景观设计指南》,指导施工单位结合边坡实际情况进行景观提升,做到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一坡一景”别具匠心、独具风情。

据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精心建立了“总体-片区-建筑”设计管控体系,完成了光明区总体城市设计,强化“山水美城、未来家园”的城市意象,塑造“一河九水合两明,百里青山入繁城”的城市风貌特色,完成了光明中心区、茅洲河滨水片区、光明城站片区、大科学装置区城市设计,提出片区规划定位和建筑风格指引,整体把控建筑品质。该局在全市率先建立重点区域的区政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审议自由电子激光、国家超算中心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方案设计,并引入知名设计团队,打造深圳科技馆、中山七院、光明高中园、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科学公园站北侧综合体等标志性建筑,成就光明靓丽新名片。

在这座“未来之城”,还流淌着淡淡的乡愁,光明有着客家耕种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农场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本地文化,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率先完成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挂牌任务,出台光明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细化部门职责,强化工作落实,明确保障措施。当前,光明区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历史建筑检索工作,为历史文脉“遮风挡雨”,努力做到“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