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滚动图片 > 

滚动图片

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今秋开门迎新

来源:宝安日报发布时间:2022-08-09 15:22

image.png

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9日讯 (宝安日报记者 龙冠斌 通讯员 刘月刚/文 记者 卢正辉/图)光明区合作办学再结丰硕成果——光明区人民政府与深圳技术大学合办的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今年九月将正式开门迎新!

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由深圳市初等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市中小学学科竞赛学会秘书长、数学竞赛高级教练田祚鹏担任校长,将以匠心文化为主线,在教育理念、管理体制、课程体系、教师团队大胆创新实践,为应用型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输出“深技大方案”,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提供创新合作办学范本。

品质校园

以匠心文化为主线,具有东方语境岭南意蕴

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位于光侨路高新技术产业带核心地段,校园总建筑面积49312平方米,办学规模36班,共提供优质初中学位1800个。

秉承深圳技术大学办学理念,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以“国际视野 大家风范 工匠精神 人文情怀”为培养目标,以“求真求实 动脑动手”为校训,以“技术创新 扬长教育”为学校特色,以“办中国一流附校”为办学目标,以“深技大附校人都要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为价值追求,致力打造成一所以匠心文化为主线,具有东方语境、岭南意蕴的国际化未来学校。

因此,校园以岭南建筑“脉络长延·书韵庭院”为设计理念,以“开放空间,活力长廊,集约共享”为功能策略,通过对岭南建筑元素的提取,创设立体化空间提升宜人校园环境,创造系统化长廊赋予每一个空间丰富的参与性,打造高效便捷、灵活多彩的纽带丰富学生活动空间,将传统庭院演变为现代书院,充分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底蕴、空间设计与精神赋能的交汇与创新。

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建成后,将通过开展教室布局创新、课程化校园景观创新、非正式学习区、绿色学校建筑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富有活力和行为尊重的未来学习空间,营造开放、公平、智能的未来教育生态,形成内容系统、授课系统、管理系统、评价系统以及物联网绿色智慧校园一体化的数智化教育社区。

课程体系

以塑造健全人格为核心,凸显STEM创新特色

课程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在课堂建设方面,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以塑造健全人格为核心,以适应学生多元、多层次的发展需求为目的,凸显学校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创新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态度、人文素养、匠心精神、国际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形成符合学生成长需要、遵循学科认知规律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对义务教育阶段三大课型进行融合、协调,实行总量控制下的分块指导;打破课程间的条块界线,倡导跨学科、体验式、浸润式教学,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提升情感素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增强责任心及调适能力。此外,依托深圳技术大学资源优势及光明科学城的科技基因,与高科技企业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项目制学习(PBL)、创新类课程教学的开源机制,打造“匠心智造”课程合作共建平台,塑造未来教学形态。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将充分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多举措广渠道创建实践基地,丰富学习资源库,搭建“学校周边600米(十分钟)社区学习资源圈”,突破学校教育的边界,将教材、课堂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情境体验。

学校还将邀请多个领域的教授、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开设“博士课堂”“院士课堂”,举行“大家风范讲坛”“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进校园”等活动,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学校探索,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让社区、家长及其他利益攸关体主动参与到学校治理中来,形成协同育人之势。

image.png

学校实验场所。

育人特色

实施共同培育贯通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积极响应深圳推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战略要求,大力推进中学与大学的深层次、实质性合作,实施共同培育贯通体系。

“包括共同制订培育方案、合作组成教学团队、协同实施教学管理、联合实施教学评价体系,将对缩短人才培养周期、进一步提升学校育人功能和办学品质,为架设中学与大学的人才培养衔接‘引桥’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推动基础教育多样化发展。”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有关负责人说。

具体而言,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将设置工程学院、数理学院、技术创新与实践学院和自主管理学院四大特色学院,与深圳技术大学中德智能制造学院、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工程物理学院等院系及相关企业紧密合作,并根据发展需要,建设STEM教育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海绵城市实验室、汽车工程实验室、融媒体中心等各类主题集成实验场所。

在上述实验场所中,学生可以在校企导师的指导下学习自己感兴趣专业的概貌、通识知识,还可以尝试在某些领域进行探究,体悟项目研究魅力,多元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与此同时,充分借鉴深圳技术大学及附中成功经验和做法,构建新型学校特色社团模式,形成与行业协会、竞赛对接,组织结构创新、监管机制、规范化管理、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推动在读大学生与初中生结对子构建学伴关系,组建以专家学者、指导教师、资源家长和大学(高中)社团学生骨干(学长)为主体的指导协作队伍,“一生双师”指导,达到共同培养目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