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光明新闻 > 

光明新闻

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 走出先行示范光明路

来源:宝安日报发布时间:2022-09-19 12:43

image.png

光明区秉持产城融合理念,统筹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生态、文体等民生工程。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9月19日讯 (宝安日报记者 黄国焕 熊丹丹/文 卢正辉/图)赶超奔跑,用汗水浇筑科学之城;追求卓越,以奋斗书写蝶变新篇。

回首初心路,砥砺新征程。在深圳西北部——光明区,正在演绎着一个从国营农场到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改革发展传奇。

成立四周年来,光明区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不负韶华”的实干精神日夜兼程、激流勇进,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目标不动摇,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总牵引,争做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集中力量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

时代不会辜负真正的奋斗者。百万光明人用时代的如椽大笔,绘就了独具魅力的发展画卷。

沿着宽敞的公常路前行,两旁可见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光明天安云谷国际会议中心……透过这些“地标”,可以窥见光明在短短几年里实现精彩嬗变的内核所在。

不止有科学与创新。光明区秉持产城融合理念,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标准,“高质量、高颜值”统筹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生态、文体等民生工程,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空前增强,“光明力量”的源泉更加喷涌、更可持续。

敢立潮头迎浪冲,勇担使命赋华章。

党建全面引领 

护航“科学方舟”行稳致远

“科学是永不落幕的璀璨星河,光明是驶向未来的科学方舟。”区一届四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蔡颖所作报告言犹在耳,成为激励全体光明人继续赶超奔跑、追求卓越的动力源泉。

因使命而兴,因科学而强。如果说光明科学城是一艘驶向未来的“科学方舟”,那么坚持党建全面引领,便是确保“科学方舟”行稳致远的“定盘星”。科学城是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部署的重要载体。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光明科学城建设,凝聚起最广泛、最优渥的资源力量,是光明一直在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早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开展土地整备之初,党建引领就成为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的鲜明旗帜。22天完成光明科学城启动区1.8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备签约,25天完成光明中心区2.3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备签约,26天完成光明科学城核心大装置区3.05平方公里土地整备签约……党旗始终在土地整备一线高高飘扬,一次次刷新“科学城土整速度”,为科学城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保障。此外,党建引领治水提质,也成为光明区一张闪亮的名片。光明区由此逐步探索出“力量汇聚在一线、党组织建在一线、党员冲锋在一线、考察培育干部在一线”工作法,形成党建引领重大项目攻坚的“红色密码”。

为确保科学城建设的正确方向,提升科学城建设的集约效能,增添科学城建设的内生动力,经过研究谋划,2020年7月,光明科学城党建联席会正式成立,成为全国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第一个党建综合平台。光明科学城以党建为“最大公约数”,汇聚各方力量,已吸纳深圳理工大学(筹)、深圳湾实验室等30家重点单位主动加入。该平台以党建为纽带,将各单位团结凝聚在一起,推动各单位党建共建、平等协商、优势互补、解决问题、共同发展,构建全区域统筹联动、各领域融合发展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带动科学城党建、科学、人才发展水平全面提质。

比如,光明科学城联席会定期召开“问诊会”,区领导及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联席会成员以“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座谈交流,听取诉求、建议,目前已经协调解决人才住房、人才子女入学等问题120余件,协助提供人才保障房2242套,解决科学家、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潜心攀登科研高峰。

光明区不断擦亮科学城党建这张名片,让系列党建品牌“百花齐放春满园”。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党建链,实施“链上先锋”行动,组建了合成生物、智慧农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8个产业链党组织,引领产业链党委积极发挥作用;推出“藤蔓计划”延伸服务,打造159个党群服务阵地,依托这些党群服务阵地,打造“1+8党群服务联盟”,形成100项服务资源清单,同步开展党群服务大集市,把优质服务资源一揽子输送到社区、小区“最后一米”;开展“光明虹·党员报到”,深入推进党员到社区、片区网格报到,广泛开展志愿先锋行动,为居民群众提供暖心“七色”服务;建立各级党群服务站“平战转换”机制,以“统一招募+自愿请战”形式组建庞大的党群战疫先锋队,为守护全区人民生命健康筑起“红色屏障”……

坚持党建全面引领,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力量,在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中乘势登高,光明科学城凝聚起了开创未来的强大信心和决心。

创新活力迸发

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创新是光明科学城与生俱来的基因和使命。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肩负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破题先行的重任。经过四年的赶超奔跑,光明科学城持续蝶变,创新资源快速集聚、创新动能蓬勃增长、创新生态逐步形成,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区一届四次党代会提出集中力量打造“三地”战略目标,“创新”正是其核心要素。

目前,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了9个大科学装置、10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个广东省实验室、2所研究型高校等共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其中,在信息、生命、新材料三个领域集中布局的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兼具研究平台与产业平台属性,既对学术界共享,也对产业界开放。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光明科学城加速搭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通道。

2020年成立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是光明科学城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通过打造创新创业综合体,楼上引进研究院,楼下设立产业空间,穿“白大褂”的和穿“西服”的在同一栋楼内办公,强化了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使得科研人员兼具市场思维,企业家兼具科研思维,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从0到1再到N的产学研递进与沿途转化。

光明区还推出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扶持政策,围绕“战略科技力量”“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四大板块推出22条专项支持政策,为企业提供“四个1000万”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助力。这些举措催生了合成生物在光明科学城迅猛发展的集聚态势。过去3年,国内新成立逾90家合成生物企业。目前聚集在深圳的有50多家,在光明区内就有近40家。截至目前,光明区辖区的合成生物企业总估值达166亿元,总产值21.75亿元。

去年以来,光明区全力落实市“20+8”产业集群规划部署,重点布局超高清视频显示等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划发展合成生物等5个未来产业集群,打造马田、公明、凤凰、玉塘四大市级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等36个重大产业项目,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701.4亿元,占GDP比重54.6%。

依托科学城创新势能和内生动力,光明区实体经济根基越来越坚实,不断谱写“先行示范”的精彩篇章。

image.png

光明中心区建设稳步向前。

民生实事更实 

绘就幸福光明崭新“画卷”

成立四年来,光明区坚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打造“民生七有”新标杆,让民生保障更强、公共服务更优。

今年5月17日,光明新村、玖龙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业”,提供文化娱乐、职业培训、营养膳食、长者照护、居家服务、创业孵化、运动康复等服务。“打造光明新村、玖龙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提供集‘老幼共托、医养照护、助餐爱善’等60项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这是写进《2022年光明区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安排,是光明区实施民生关爱工程的具体措施,也是近年来光明区一步步将增进民生福祉和群众幸福质感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的生动缩影。在教育、医疗、住房、环境、文体等民生领域,光明区这些年下了大力气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实事。为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待,光明区以每年新增约1万个公办中小学学位的速度快速扩容,并力争做到“办一所优一所,开门就是好学校”。本学期,光明区7所新改扩建学校及4所新建幼儿园全部顺利开学投用,共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2660个、幼儿园学位1980个。光明区的教学也具有鲜明的科学烙印,结合科学城特色,打造了一批特色实践基地和特色课程,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科学大师,充分享受光明科学城专属“成长福利”。

住房是民生之基。作为全市人才房最大供给区和建设区,光明区共有公共住房3.5万套,能保障各类人才“来深有房住、留深有长租”。去年一年,光明区就筹建了8000余套,全市最大公共住房项目凤凰英荟城可供应房源9672套。长圳保障房二期项目也计划今年年底可配租并交付,向社会提供6378套保障性住房。

今年7月、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先后顺利通过“三甲”现场评审,光明区医疗服务水平与实力得到充分肯定。据悉,目前光明区共有公立医院5家,床位数为2840张,千人床位数为2.59张。按照有关规划,到2025年光明区总床位数将达到5750张,千人床位数预计为4.79张,光明区着力打造深圳北部医疗卫生高地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如今,光明不止闪耀着科学之光,更是一座“现代都市和田园山水交相辉映”的美丽城区。在光明,推窗见绿。光明拥有山水林田湖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光明小镇花海、虹桥公园已成为全市网红打卡点。在光明,出门入园。全区公园星罗棋布,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9平方米,基本实现“500米有社区公园、2公里进市政公园、5公里到达森林公园”。在光明,河青岸绿。全区15条干支流水质达到20年来最好水平,茅洲河边甚至还首次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蕨。

如今,人文之光、活力之光在光明大地充分涌流。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已成为深圳的文化地标之一;备受关注的深圳科技馆(新馆)计划于明年底竣工交付;在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孩子们可以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市民们可以近距离体验顶级赛事的魅力;赛艇划艇等水上运动蓬勃兴起,茅洲河上白鹭翩跹、草长莺飞、鱼翔浅底,城市因水而美、市民因水而乐。

文明底色更亮

科学之城处处绽放“新颜”

走进薯田埔正龙新村,这里车辆停放有序,路面干净整洁,设有专门的垃圾分类投放点……作为全市首批、光明首个垃圾分类试点社区,薯田埔正龙新村积极先行示范,并于2021年12月获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小区”荣誉称号,同时获得封顶30万元奖励。

成立四周年来,光明区坚持“内外兼修”,在经济建设高歌猛进的同时,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市民生活质量,重磅打造“1+8+N+6+1”组织架构和“10+7+2”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并发动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推出光明特色、因地制宜的文明典范城区建设标准2.0版,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条件。

如今的光明,文明之花开遍每一个角落,科学之城处处绽放“新颜”。

“阿姨,门前堆放的物品麻烦收到店里,请配合一下。”社区工作人员耐心地引导居民保持环境整洁;“最近楼下新增了不少电动车停车位,不用再为找不到停车位烦恼。”各街道积极解决困扰群众的“烦心事”,促进辖区电动自行车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百余名“银龄”文明使者走街串巷,把绿化带的塑料袋、过道里的烟头、地上的枯枝落叶、小区楼道随意堆放的杂物等一一收入垃圾袋,将居民楼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举起手里的喇叭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用微笑和耐心将文明理念传递;精彩的音乐会、舞剧表演、艺术展览、体育赛事,常年为大家送来精神的慰藉……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光明区不断夯实德育阵地,一系列春风化雨式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将光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向高潮;相关部门联合学校引导孩子们积极投身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青春力量;以“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为载体,让文明理念进入家庭,辐射社区,让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光明区还以“光明文明大讲堂”传播文明新风,持续开展“文明蒲公英”基层宣讲,搭建一批有代表性的小区课堂、虹桥课堂、榕树课堂、工地课堂、车间课堂,以“身边人+百姓话”为视角,让宣教更接地气,让市民自觉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幕幕美好怡人的文明景象,与光明科学城蓬勃奋进的澎湃乐章一起,奏出光明高质量高颜值发展的动人交响乐。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