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滚动图片 > 

滚动图片

光明区集聚合成生物企业40家 总估值达166亿元

来源:宝安日报发布时间:2022-09-20 10:37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工作中。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9月20日讯(宝安日报记者 李军涛 通讯员 向小四)发展合成生物学是光明科学城的战略选择。

9月19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光明区紧抓时代机遇,以打造全球合成生物创新高地为目标,依托合成生物领域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转化空间、赛事峰会、高端人才等全要素集聚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合成生物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经统计,过去三年,国内新成立合成生物企业超过一半落户深圳,其中近70%集聚在光明区。截至目前,光明区已集聚合成生物企业40家,企业总估值达166亿元。

不断发展

成为合成生物产业集聚区

据了解,合成生物学是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引入基因合成、基因编辑、基因改造、元件设计组装等理念,同时结合网络调控和机器学习等工程学理念,让细胞完成设定的任务,从而实现对生物体的理性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的一门学科。其应用前景主要涵盖医药健康、生物能源、化工原料、农业优化、生物防治、环境安全、人造食品等领域,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科学技术价值。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加强对合成生物产业的布局,全球合成生物市场呈高速增长态势。

光明区以合成生物产业为排头兵,奋力打造科研经济示范新高地,力争做到“一年全面启动、两年实现突破、三年取得成效”。如今,光明区经过不断发展已初步成为合成生物产业集聚区,合成生物产业加速集聚,合成生物产业链条加快完善。

合成生物企业加速聚集方面。目前,光明区已集聚合成生物企业40家,总估值达166亿元,2021年总产值21.75亿元。其中,已认定合成生物企业17家,估值约120亿元;待认定合成生物企业20家,估值约46.17亿元。已认定企业中,赛桥生物已发展成为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仪器设备头部企业,近年来累计获得投资近3亿元;赛特罗生物承担了科技部“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一批课题研发工作,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取得了20项发明专利授权;拓普生物拥有深圳市最大第三方实验动物服务平台。

合成生物产业链条加快完善方面,光明区现有合成生物相关企业已基本覆盖合成生物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上游包括从事基因组元件和底盘微生物、基因表达线路设计和检验检测平台研发与生产的企业,已有厚存纳米、百葵锐、中科碳元、臻合智造等。中游包括从事原料预处理、发酵控制技术和分离纯化技术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已有迪必尔智能(深圳)、科君生物,目前正着力引培一批相关企业完善产业链中游。下游应用层面包括以生物基料为原材料开发产品或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开发应用技术的企业,已有茵冠生物、柏垠生物、明澳生物等。值得一提的是,厚存纳米、百葵锐、鑫飞生物、倍生生物等企业具备打造合成生物医疗技术应用领域全产业链的潜力。

此外,经统计落户深圳的合成生物企业中,超70%集聚在光明区。预计“十四五”期间,光明区将筹集改造超过25万平方米专业化产业园,集聚超过100家合成生物优质企业,实现合成生物“从0-1-10-100”的产业蝶变,加速科研经济产出。

探索经验从五个方面助推产业大变革

小行动如何推动大变革?针对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记者采访了解到,光明区从五个方面“聚焦”探索经验,助推合成生物学产业大发展。

首先,聚焦基础研究,建设全球首个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光明区投资7.2亿元搭建生物元器件研究的智能自动化高通量装置,满足对生命功能演变的科研需求和定制化生物制造的产业需求。该设施比全球同类设施规模拓展15倍,实验效率世界领先,将青蒿素合成由10年缩短为1.5年、人类基因组合成由200年缩短为5年,在合成生物设施软硬件一体化上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其次,聚焦成果产业化,打造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光明区推动大设施建设“沿途下蛋”,建成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的深圳经济特区经验举措47条清单。

其次,聚焦科技金融,筹建全国首支合成生物专项产业天使基金。光明区紧跟全市“一集群一基金”战略步伐,依托光明区合成生物产业基础,会同区财政局、区工信局、区国资局(引导基金)谋划筹建全市首支合成生物产业基金,力争全市第二批基金群中的合成生物或未来产业基金落户光明。

其次,聚焦人才支撑,组建全国首个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建成全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的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引进以青年“海归”为主的前沿多学科交叉研究课题组50个,团队规模1000人,人数全球第一。全职学术带头人涵盖哈佛、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府,其中国家级人才38人,外籍院士9人,国家杰青8人,国家优青/青年千人25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9人。

最后,聚焦创新生态,出台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支持政策。光明在全国率先构建合成生物产业“1+2”政策体系(即1个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专项政策,2个合成生物企业、专业园区认定标准),全力支持产业集聚发展;连续三年举办工程生物创新大会,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合成生物领域高规格、高水平、高参与度的年度品牌盛会。成立全国首个合成生物科技产业链党委,首批吸纳科研机构、高校、医院、企业中坚力量加入,覆盖48个成员单位,96个党组织,1900余名党员。

继续发力采取三大举措持续赋能产业发展

应对不确定性,需要持续赋能。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光明区将采取“三大”举措,持续赋能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

一是增强产业创新能级。光明区推动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运行,支持合成生物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产业创新中心,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的方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牵头承担国家、省、市重点科技专项,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二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光明区加快开展合成生物企业、园区认定工作,推动全年新落地合成生物企业30家以上,总量突破60家;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在光明建设合成生物研发中心;新建设2个合成生物产业园区,供给高标准专业化空间25万平方米以上,推动科研经济产业态势进一步形成。

三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光明区推动建设合成生物概念验证、小试中试、专业孵化器等转化平台;加快设立全国首支合成生物产业专项基金,出台科技金融政策措施,吸引头部资本、机构集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谋划制定发布行业标准、创新指数、蓝皮书和重点企业榜单,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五个“聚焦”助推合成生物学产业大发展

一、聚焦基础研究

建设全球首个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二、聚焦成果产业化

打造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三、聚焦科技金融

筹建全国首支合成生物专项产业天使基金

四、聚焦人才支撑

组建全国首个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

五、聚焦创新生态

出台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支持政策

1.在全国率先构建合成生物产业“1+2”政策体系(即1个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专项政策,2个合成生物企业、专业园区认定标准)

2.连续三年举办工程生物创新大会

3.成立全国首个合成生物科技产业链党委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编辑:林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