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安日报发布时间:2022-12-02 14:42
各授课团队精心打磨课堂,深入研讨,有效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2月2日讯(光明新闻记者 龙冠斌 通讯员 杨明德/文 记者 卢正辉/图)如何落实“新课标”,推进新课堂教学,助推教师专业成长?连日来,光明区东周小学举行2022年秋季学期“新课标·新课堂”研讨课展示活动,各授课团队精心打磨课堂,深入研讨,有效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已先后展示了53节研讨课,内容涵盖新授课、学科融合课、项目式课程、师徒结对课等,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育人新方式。
活动中,东周小学共开展了12节跨学科融合课,涵盖语文、美术、音乐、科学、心理、英语等6个学科,教研团队群策群力,共磨精品课、共享教研成果。比如,五年级的许巧珠老师、黄雨璇老师、刘黛妮老师将音乐、语文、美术融为一体,共同打造了融合课《踏雪寻梅》。本节融合课所营造的氛围突出“遐想”二字,通过情景化的构想,让同学们体会盛开的梅花在白茫茫的雪景中所体现出的傲骨精神。素养融合在“音乐形式唱梅花”、“文学品味咏梅花”、“美术手工制作梅花”,以各自学科的特色让学生感受“梅花精神”,学科之间彼此连结融合,层层递进,让学生对梅花的“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学期,东周小学有11位新教师加盟,学校专门为新教师开设了校本研修班和师徒结对活动,为每一位新教师精心选拔了专业水平过硬的师傅进行一对一指导。本次活动,东周小学借助师徒结对展示课的形式,推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进步。数学学科新教师熊灯老师说,在确定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以后,五年级科组经常一起研讨交流,他在备课过程中始终积极向师傅请教,不断修改、不断研磨。通过多次的模拟上课、试教,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径,最终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课堂教学。
另外,东周小学科技组率先开设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学习课程。郭科延老师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乐器,成为乐器小达人;四年级有关“声音”的科学课化身为乐器制作研究室,学生协力改造生活材料,在让乐器发出预想音调的过程中,建构关于声音的科学观念体系,提升关于材料加工的动手实践技能,培养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等。
依托新课标的指引,东周小学各学科组积极开展单元整体分析、单元整体目标设定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等集体备课活动,备课前要立足大单元教学理念,关注单元整体作业布置和评价活动,更科学高效地落实新课标的内容,呈现有东周小学特色的新课堂。
在教学中注入最真实的问题,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东周小学教师团队围绕新课标设计新课堂,正在不断探索面向未来的育人新方式。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光明区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