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新闻网发布时间:2022-12-29 18:58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2月29日讯(记者 林秋颖 通讯员 冉海浪 王莹 曾加会)近日,水利部发布第二批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光明区名列其中,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行政(区)县,光明再添一张国字号新名片——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区)县。
水清岸绿。
水润万物,土载千秋。近年来,光明区立足集聚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禀赋,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秉持“绿色光明”发展路线,统筹考虑发展与安全、生态与保护,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坚持高站位谋划水土涵养生态、高起点推动水土治理修复、高标准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将自然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及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以系统维护“水-土-气-生”城市人居环境生态要素为技术路线,多部门协同,全链条监管,实现精准防控和治理水土流失,走出了一条城市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和谐共生之路。
近三年,光明区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治理任务,实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6平方公里,完成率205.3%。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三年满分,全区水土保持率保持97%以上。而今的光明,每一寸土地都能被“精心呵护”,每一片山水都能被“倾力守护”。大顶岭山上红带穿梭绿影环绕,茅洲河上赛艇健将乘风破浪,光明农场千顷稻浪万里飘香,光明湖畔青山远黛近水含烟......光明这座“山水环绕、城园相融、田园纵横”的生态美好之城,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田园都市新风貌的生动实践。
“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锚定“山更绿、水更清、土更净、天更蓝”谋篇布局。将水土保持纳入光明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统筹布局、融合发展,率先在县域层面发布水务设施与空间体系规划,并将水土保持纳入一并规划、同步推进,明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雨洪管理和水土保持综合监管体系工作方向与要求,并以光明科学城99平方公里区域为试点,将水土保持与海绵城市、竖向管控相结合,创新水土保持管理新高度,逐级打造全域系统化生态样板区。搭建“多元共治、系统防治”的治理体系。建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由水务部门牵头,生态、住建、城管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街道属地管理,实现“从裸露土地覆绿、裸露山体缺口修复到农田治理等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各领域全覆盖管理,从生产建设项目立项到联合验收的水土流失全过程监管”。
绿色光明。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水土保持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形成“保水、护土、净气、善生”的多维立体防治体系,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全域保“水”,助河长清。光明区将“水保+海绵”理念融入水污染治理、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开发建设,系统实施河湖水系“大海绵”互联互通,骨干道路的浅表流排水系统“中海绵”蓄排并举,建设项目的雨水花园、下沉绿地、透水铺装等“小海绵”源头消减。近三年增加海绵城市面积22.84平方公里,凤凰城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72%,径流污染削减率60%,水土涵养能力明显提升。系统护“土”,增色添彩。每季度开展裸土地遥感普查、现场核查及跟踪整治,实现全区裸露土地“动态清零”。创新构建由领导小组及各部门、各街道组成的“1+11+6”危险边坡防治工作体系,实现全区危险边坡全面治理。针对各类耕地水土流失问题分类实施退耕还林、农田建设维护、园地生态修复、陡坡植被恢复等措施,近三年全区建设维护基本农田1500余亩,相关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精准净“气”,减污降碳。将扬尘防控与水土保持有机结合,先后创新出台“扬尘八条”“扬尘新八条”管控制度,着力打造绿色工地,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施工作业不起尘,道路车过不扬尘,裸土风吹不飘尘”。在施工工地密度全市第一的情况下,全区PM2.5平均浓度显著下降,稳定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多举善“生”,点绿成金。充分挖掘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优势,推进“山水连城计划”,以谋划生态绿心、绿肺、绿廊为支撑,构建“一心五片四廊”的公园城市新格局,贯通大顶岭、麒麟山、茅洲河、光明湖等区域,以虹桥公园、明湖公园等绿色IP先行试点打响“公园+”文化品牌,让更多优势资源从“串珠成链”实现“连线成片”。近三年,完成300余公顷低效林改造,新建公园绿地140余处,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实现“500米见绿、2公里进园、5公里到达森林公园”。虹桥公园获评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景观设计大奖,光明小镇欢乐田园、光明农场大观园和时尚生态谷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大顶岭绿道、茅洲河碧道左岸科技展馆节点等城市新地标成为“网红打卡点”。
“放管服廉驱改革,除弊革新使命担”。始终坚持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进一步强化职能转变,变管理为服务。实行水土保持行政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窗通办”,项目建设期对90%以上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行备案制、即来即办,项目验收期对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材料备案实行“秒批秒报秒证”,真正做到让群众好办事快办事、一件事一次办成。在光明科学城中心区率先探索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机制,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从“单个项目评”转变为“区域整体评”,实行方案改登记模式,精简审批环节,并创新“清单制”等区域评估事后监管方式,为企业减负,为审批提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光明区将以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区)县作为新的起点,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将光明科学城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生态样板城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中提供更多更好的“光明模式”,作出更优更美的“光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