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新闻网发布时间:2023-02-16 16:52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2月16日讯(记者 晏仔怡)光明科学城建设卓越贡献奖聚焦光明科学城建设,坚持实绩导向,重点从创新载体规划建设、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人才引育、科技金融、资金支持,以及空间保障、配套设施建设、营商环境优化、法治建设、制度政策完善等方面,评选为光明科学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及个人。深圳新闻网推出先进集体候选单位系列报道,营造赶超奔跑、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共同推进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
2月3日,光明区召开2023“锚定高质量 澎湃新动能”十大任务动员部署会。会上重磅发布了2023年“锚定高质量 澎湃新动能”十大任务。其中就有提到要引进“大院大所”提升创新能级。
这几年,一个个科学重器和科研机构平台争相落地光明科学城。截至目前,光明科学城已集中布局9个大科学装置、10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个广东省实验室,2所研究型高校,共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创新能级大幅跃升,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创新人才加速集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在加快建设中,深圳理工大学(筹)(以下简称深理工)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深理工位于光明科学城,选址于新湖街道新羌社区及圳美社区交界处,明珠校区作为一期校区,已于2021年9月份正式投用,明珠校区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集教室、图书馆、教学实验室、书院宿舍、食堂、健身房、运动场、学生活动中心于一体的校园,能够保障办学初期学生培养基本需求。明珠校区将提前进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同时吸引高水平人才落户。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助力光明高等教育高地建设
深理工以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先进院”)优质丰厚的科教资源为基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深理工作为光明区的高水平高校之一(唯一研究型大学),是助力光明科学城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引擎,为打造高等教育高地提供重要支撑力量。
创新培养体系,瞄准前沿学科
学校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深度对接大湾区产业发展以及深圳“20+8”产业集群,围绕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前沿交叉学科设置专业,首批建设六大学院:生命健康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药学院、合成生物学院,形成涵盖理、工、医、管等门类的学科体系。建立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计划到202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3000人,最终办学规模达到10000人。校园落户深圳光明科学城,占地面积810亩,并已拥有2个诺贝尔奖实验室。目前,学校正着力组建一支与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相匹配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98人,其中全职海内外院士12人,62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8人,获中国政府友谊奖3人,94%全职教职人员具备博士学位,约90%曾在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经济主战场,聚焦“新工科”“新医科”,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践行“知行合一、理德正行”的育人理念,通过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专业设置,多轨培养兼具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梦想的国际化、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以满足国家及区域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对于新一代优秀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杰出企业家的迫切需求。
深理工将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典范,持续不断地推动高校与高水平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等融合发展,实现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的快速聚集,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新模式、新路径,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标杆性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