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安日报发布时间:2023-06-19 16:43
深圳新闻网2023年6月19日讯(光明新闻记者 龙冠斌 通讯员 刘杨)6月16日下午,由光明区住房和建设局主办的“筑美光明”讲习堂系列讲座第十七期开讲。光明区副区长彭颖,区住房和建设局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区各相关单位、各街道分管负责人,相关建设、施工企业人员参加讲座。
本期主讲嘉宾为上启艺术创始人、深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联艺术策划委员会副主任杨勇,分享主题为“公共艺术与城市更新”。杨勇从德国城市明斯特的雕塑展入手,生动地向大家分享了一个城市从无到有,打造出世界知名艺术展览品牌、创造出一个城市的文艺氛围的故事,并深入介绍了国外公共艺术的发展脉络。
据了解,公共艺术是“城市”这座家园里的一件家私,但它不仅是城市环境设计中的组件,更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内核、艺术品质、艺术追求等。作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深圳北部城区,光明一直以来不仅追求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更高度重视光明区的艺术文化工作。
近年来,光明在标准上向国内一流、世界一流看齐,于城市场域中引入丰富的公共艺术,建立起艺术作品与建筑作品之间的桥梁,美化区域景观,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专家点评深圳公共艺术发展情况
在“筑美光明”讲习堂系列讲座第十七期,上启艺术创始人、深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联艺术策划委员会副主任杨勇分享了德国城市明斯特打造世界知名艺术展览品牌、创造城市文艺氛围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明斯特是一个文学艺术匮乏的城市,为了提升城市形象,他们购入了艺术家亨利·斯宾赛·摩尔的雕塑作品放置在公共空间,从而在市民之间、德国文化艺术界内引起了广泛的关于公共艺术的讨论。最后,明斯特市长决定每十年举办一次雕塑展,自此深刻地改变了城市文化生态。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全球的对艺术审美需求的变迁,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当代艺术介入社会生活、公众文化的一种途径,对公民间形成共享价值观,以及实现公民教育有着深刻意义。
杨勇表示,公共艺术在20世纪70年代便已进入中国,与深圳的缘分也结得很早。1984年7月27日,雕塑《孺子牛》在深圳落成,形象地体现了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精神。在这之后,1998年深圳国际当代雕塑艺术展举办,当代公共艺术直接走进了城市公共空间和民众公共生活。在多方的推动下,市民对公共艺术的活动参与度和审美能力逐渐形成,如1999年雕塑“深圳人的一天”在雕塑公园的落成,2009年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的建立,近年来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光影艺术季等公共艺术展览的举办,都深刻地影响了深圳的城市面貌和市民观念。深圳公共艺术友好型城市的形象已然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