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地标——光明科技金融大厦位于光明凤凰城片区。(资料图片)
深圳新闻网2023年9月20日讯 (光明新闻记者 黄国焕 李军涛 杨曦 熊丹丹)在深圳的西北部,一个以“光明”命名的行政区,用短短五年时间,便谱写了“世界一流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传奇篇章,从特区边缘走到了舞台中央,站在了光彩夺目的聚光灯下。
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GDP从2018年的920亿元增长至2022年超14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205.7亿元攀升至4292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双双突破19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742家,上市企业达32家。累计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3.7万套、供应1.8万套;新改扩建中小学28所,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4.5万个、高中学位1.11万个;279座大小公园星罗棋布;获“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
五年来,光明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锚定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这一宏伟目标,毅然担起国家赋予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战略使命,集中力量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绘就了一幅创新奔涌、经济强劲、民生幸福、生态和谐的高质量发展全景图,不负“光明”之名!
坚持党建全面引领 护航光明科学城行稳致远
如果说科学、创新是光明区五年来发展腾飞的原动力,那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则是确保光明区“科学方舟”行稳致远的方向标。
五年前,随着光明行政区的揭牌成立,市委市政府赋予了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光荣使命。随后,光明科学城跃升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成为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部署的重要载体。全新征程上,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以高质量党建护航光明科学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从光明科学城建设之初至今,党建引领一直是光明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制胜法宝。2019年3月22日,光明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土整工作人员昼夜奋战,仅用22天就完成了光明科学城启动区1.82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备签约任务,创造了传颂至今的“科学城土整速度”,打造了党建引领重大项目攻坚克难的闪亮名片。同年,光明区党建创新项目——光明科学城土地整备的“红色密码”在全国第二届党建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
光明区通过“党建+科学+人才”的紧密融合,确保科学城始终航行在正确的航道上。
2020年7月,光明科学城党建联席会成立,成为全国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第一个党建综合平台。党建联席会以“问诊会”的方式面对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科学城人才解决实际困难;开展“上市培育”专场活动,贴心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举办“人才沙龙”联谊活动,促进科学城人才之间的交流共享、休闲放松……具有创新性、不断做实做细的光明科学城党建工作,获得了人才们的广泛认可和点赞。2021年,“光明科学城党建联合体”项目荣获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一等奖,光明科学城又打造了一个闪亮的党建品牌。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光明科学城建设不断深入,光明区委创造性提出“跟党一起创新”这一全新命题,让创新成为科学城最好的氛围,依靠党组织汇聚最优服务,让各类主体获得最大成长,在最大程度上凝聚起创新创业的红色动能。
2022年,光明区相继成立了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科技产业链党委、光明科学城超高清视频显示科技产业链党委、光明科学城高层次人才党委,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党建链,系统推进“跟党一起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擎动能作用。同时打造“创新者思、行、说”品牌,先后邀请科研工作者、高科技企业代表、社区书记、学生等各行业创新者100余名,分享“跟党一起创新”的故事,有效引领主体、凝聚创新合力、营造创新氛围。
如今,在“跟党一起创新”理念的引领下,各类主体创新动能澎湃。
在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马田街道“红色小分格”基层治理模式精彩出圈。该街道按照“治理体系系统化、职能权责标准化、为民服务精细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科技支撑数字化”的思路,将辖区科学划分为80个小分格,下沉近千名工作人员至小分格,搭建起“街道-社区-小分格”三级治理架构,基层治理效能获得全面提升。目前,马田街道“红色小分格”模式已在全区推广,该党建项目还荣获了市“党建杯”机关创新创优竞赛一等奖。
重大科技创新载体集聚 科研经济发展阔步向前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承担了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使命。经统计,截至目前,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
科学新城,大国重器。如今,光明区已经迅速成长为深圳充满生机、潜力无限的经济增长新引擎、投资创业新热土。
重大基础设施落户光明,国际人才选择光明。光明区加速推进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建设,助力深圳更好地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三大设施团队已陆续入驻。其中,光明科学城首批启动建设的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两个设施已累计完成1800台/套科研设施购置,将有力提升深圳市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能力;材料基因组设施正开展设备购置及平台搭建工作;深圳超算二期动工建设;精准医学影像设施、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设施已取得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同时,一大批高校、科研机构纷至沓来,扎根科学沃土。今年6月,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全面建成,目前已拥有17个整建制学院和两所附属医院,重点建设新医科和新工科,学科布局坚持对接深圳市产业发展需要。7月20日,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开工,计划于2025年12月投入使用。该项目是光明科学城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的其中一项,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先进测量技术领域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创新资源和高层次人才的快速聚集,让光明迈出了“科研经济先行地”的铿锵步伐。
据了解,光明是深圳市打造的三个科技金融示范区之一。有科学城的加持,光明区在金融业发展领域前景广阔,特别是科技金融领域潜力巨大,正成为深圳发展势头最猛、创新创业氛围最浓的板块之一。早在2021年,光明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便已正式上线运营,可实现一站式的企业备案及补贴发放流程。今年,光明区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发展,落地总规模100亿元的光明科学城母基金,落地总规模30亿元的光明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50亿元的智能传感基金和15亿元的合成生物产业基金。同时,推出总规模100亿元的光明科学城科技金融专项,包括小微企业助力资金计划10亿元、专精特新发展资金计划10亿元、领军企业培育资金计划80亿元,为光明科学城科技产业蓬勃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此外,光明区以政产学研资的有效互动,助推金融、科技、产业协同发展,并有力助推本土初创企业茁壮成长、骨干企业根深叶茂、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吸引越来越多优质企业和创新人才纷至沓来。同时,光明区通过锻造人才链、强化创新链、激活资金链、服务产业链,促进“四链”深度融合,为光明科学城的建设发展构建了良好生态,也必将催开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未来,呼啸已来。一个科学新城的故事,正在春潮涌动的大湾区精彩演绎。
高端产业集群发展 光明成为投资创业沃土
近日,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贝特瑞公布了其2023年半年度业绩报告,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4.23亿元,同比增长31.59%,凭借行业龙头的综合实力,实现逆势增长。
作为扎根光明十余年的本土企业,贝特瑞是光明区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其生产的新型锂电池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占有重要一席。像贝特瑞这样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在光明区还有很多。
近年来,光明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优存量、引增量、拓空间,布局打造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打造“8+5”现代化产业集群,成为投资创业的沃土。
记者从光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光明区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聚三利谱科技、日东光学、艾杰旭、星源电子、莱宝高科等上游原材料生产环节企业,华星光电、视安通电子、深德彩科技等中游液晶面板及模组生产企业,以及欧菲光、多科电子等下游品牌制造商企业,覆盖上游材料设备,中游面板制造及下游应用,初步形成从光学玻璃、偏光片、滤光片、模组到显示屏、整机的超高清视频面板显示产业链条。
在新材料方面,依托下游龙头企业华星光电,光明区已形成了包括玻璃基板(艾杰旭)、偏光片(三利谱)、彩色滤光片(莱宝高科)、配套试剂(道尔顿)、光学膜(锦瑞新材)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上游材料配套体系。在锂电池材料领域,贝特瑞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高居全球首位,星源材质干法隔膜市场份额高达49%。在先进合金材料领域,新星轻合金作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铝钛硼晶粒细化剂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
作为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区,光明区重点支持新型疫苗、新型血液制剂、抗体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等领域发展,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上游领域,布局了以汉腾生物、新阳唯康为代表的药学研究CRO/CDMO企业和服务于动物实验的脑解析设施,创新研发能力强劲;在中游领域,聚集了卫光生物、康泰生物、万和制药等产品生产企业;在下游领域,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医药产品临床及应用市场。
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方面,光明区已集聚迈瑞等各类医疗器械企业140多家,汇集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和3所高水平研究型临床医院,引进莱茵检测等高水平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1735人,设立光明科学城母基金、深圳市合成生物产业基金等重大产业基金,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生态完备。
高端产业的集群发展,让光明区在多个优势领域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成为了投资创业的新沃土。据统计,五年来,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205.7亿元攀升至4292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双双突破19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742家,上市企业达32家。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科学之城亦是人文之城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过去五年,光明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性、均衡性、可及性,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奋力朝着“民生七优”目标迈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光明区一直以强有力的“优先”加持教育发展,推动光明教育朝着“学有优教”的目标赶超奔跑。五年来,光明区新增学位数是过去10年增量的3倍;新改扩建28所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4.5万座、高中学位1.11万座;公办幼儿园从0所增至64所,公办学前教育学位增至2.4万座,书写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壮丽篇章。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保障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去年7月、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先后顺利通过“三甲”现场评审,实现光明区三甲医院零的突破,光明区医疗服务水平与实力得到充分肯定。位于光侨路与龙大高速的交会处的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基本建成,将为百姓提供更全面、更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很高兴家楼下就有社康中心,能为我们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家住新地中央的陈女士偶尔有些鼻塞咳嗽,下楼就能在社康中心找医生问诊,她对光明区近年来医疗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大力点赞。据悉,五年来,光明区新增社康中心16家,光明区社康达到57家。
住有宜居,方能安居乐业。今年5月,光明区发布公告,正式面向光明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就业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八红旗手、光明好青年、光明科学城工匠等先进模范人物供应人才住房。这一创新性的举措,极大鼓励了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而赶超奔跑的实干者、奋斗者。近年来,光明区在持续探索推进人才住房保障工作。据悉,光明区五年来筹建保障性住房37632套,供应20447套。光明区还将结合人才社区、美好街区的打造和创建,增量提质优化服务配套,打造光明特色“住有宜居”新标杆。
光明科学城既是科学之城,也是人文之城。据悉,五年以来,全区图书馆共接待读者628.4万人次,举办惠民品牌文化活动7645场;光明区累计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11867场次,惠及群众315023人次。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自开馆以来,举办高品质文化活动100余场次,向观众奉献了214场优质演出、34场精品展览、345位艺术家的近3000件艺术作品。光明区还推出“十大文体设施”“十大文化品牌”“十大体育赛事”,一个个和民生事业息息相关的工程投入使用,一场又一场和百姓紧紧相连的活动的开展,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