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大讲堂新年首开讲:文物考古专家吉笃学为读者讲述中国早期砖的发现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10 18:42 来源: 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2024年1月10日讯(记者 吴霞丹 通讯员 黄杨慧)近日,2024年第一期光明大讲堂活动在光明区图书馆总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活动邀请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文物考古专家吉笃学,以《万丈高台起于垒土——中国早期砖的发现与研究》为题,为大家科普砖的历史起源、分类、烧制技术的发展。

看似朴拙平常的砖身上,究竟蕴含着怎样深厚的文化和历史?砖的家族曾经有过哪些成员?它是如何在火与土的淬炼和聚合中完成了一次次蜕变和发展的?吉笃学从砖的名字释义开始,围绕砖的起源与主要考古发现、砖的主要分类等几个方面,为听众详细追溯小小砖块的大历史。

吉笃学介绍,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晚期,陕西蓝田新街遗址中就发现有“砖”;西周时期,陕西宝鸡出土砖的地点开始逐渐增多;2005年,考古人员在对周公庙一组大型建筑基址进行局部发掘时,出土了一块长达1米的板砖,其形态略有残损,被人们称为“周代第一板砖”。东周战国时期,砖的使用已十分普遍;到了秦代,砖主要用于铺设地面、铺设台阶或建造墓室。

“砖的名字也一直在变化。”吉笃学介绍,约公元前111年前后,在陕西韩城芝川镇汉扶荔宫遗址的发现中,称砖为“令辟”,约公元前2年又称砖为“壁”,公元64年时开始称为“墼”,到公元297年,出现了“砖”的记录,而到了公元325年,又称之为“甓”。根据质地分类,砖分为陶质、釉陶质、瓷质;根据砖的形制,可分为空心砖和模印砖;根据砖文又分为买地券和纪年砖。

吉笃学还为大家讲解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唐代等不同时期的砖窑与烧造技术,最后还介绍了深港两地考古发现的汉晋文字砖与纪年墓。讲座结束后,吉笃学为积极提问的读者送上书籍《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并和到场的部分观众一起合影留念。

[编辑:陈圆圆 陈苏雅]
上一条: 经济总量稳居光明区“第一方阵” 凤凰何以能?
下一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