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23日讯 (光明新闻记者 熊丹丹)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区围绕全面建设一座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宏伟目标,正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这一切为做大做强光明文化产业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光明区深入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区域文化品质,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及深圳北部中心提供强力文化支撑。
品牌铸造卓有成效
近年来,光明区着力培育高质高能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光明田园音乐节、光鸣艺术节等十大文化品牌,深圳交响乐团、石倚洁、许巍、于冠群、龚琳娜等群星荟萃,芭蕾舞剧《红楼梦》、昆剧《牡丹亭》、音乐剧《白夜行》等一票难求,全年累计举办高品质演出150场,展现“文化光明”的品牌形象。
光明区加快构建文艺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光鸣计划”,支持吕垒锦、何启如和黄成当代艺术家分别从影像、装置、声音三个艺术类型展开驻地艺术创作,扶持高崇天音乐戏剧《薇薇安·迈尔:请告诉我你的秘密》等项目4个,新签文化顾问2名,成立叶小钢光明艺术创立中心,加速擦亮光明文化人才品牌。
充分利用区域特色文旅资源,光明区积极开展文旅品牌培育,推出了光明乳鸽、非遗美食、光明钟表、喜德盛自行车等为代表的“光明美食”“光明设计”“光明制造”的“光明礼”品牌礼单,打造专属光明的文创品牌名片。
此外,光明区还积极谋划“十大文体设施”系列项目,打造一批高质量高颜值文体场馆,着力推动群众身边的文体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大力打造区域特色体育名片,推出深圳光明马拉松、“一带一路”深圳象棋国际邀请赛、光明科学城赛艇挑战赛等“十大体育赛事”、光明科学城系列品牌赛事,年均举办品质赛事60场,运动活力闪耀光明科学城。
文旅融合持续深化
光明区生态资源禀赋优越,大雁山、大顶岭等群山环抱,茅洲河、光明湖等绵延交织,山水林田湖占总用地面积超53%,蓝绿本底、山环水抱,致力于打造“田园里的科学城”。
光明区加快文旅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融入科学城建设,充分利用生态优势资源,从科学、田园、生态、人文等多角度谋划,出台了光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一环六组团”全域联动发展格局,加快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打造“田园里的科学城”,建设大湾区都市田园休闲首选地、国际科学旅游目的地,目前已经形成了集都市农业、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运动生活于一体的光明都市田园旅游区。2023年,光明区接待旅游人数751.17万人次,同比增长54.49%;实现旅游收入63.66亿元,同比增长60.68%。
光明区还积极探索文旅消费新发展模式,强化区域“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建设。推动迳口文创美食街、虹桥1958文化创意园、欢乐公社、大围沙河围岸食街等商业集聚区,延伸餐饮产业链条,鼓励景区景点、城市公园,常态化开展美食集市活动,塑造“回味光明”美食品牌;推动雅高美爵、中集行政、希尔顿花园等高品质酒店落地运营,打造精品酒店集群,构建“美宿光明”蓝图;落地蓝鲸世界、万达广场、光明大仟里等商圈,提供购物休闲场所,打造特色“文旅消费圈”。
光明区接续推出光明都市田园美好生活节、快乐生活节、幸福生活节和缤纷生活节等“四季”文旅节事活动,年均开展特色文旅活动600余场,累计发放消费券、数字人民币红包约1000万元;还不断推出户外休闲、美食打卡、特色露营、亲子游玩等精品旅游路线,丰富“文旅+”多种业态,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提升消费新动能。
演艺产业提质升级
光明区持续推动演艺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音乐厅和华强盒子live house剧场等高端演艺场馆,大力推动华文体、收放文化等公司引进高端剧目和爆款演出,提升演出质量,品牌成果显著,有力促进了光明区演艺、娱乐产业的业态创新和提质升级。
其中,光明文化艺术中心邀请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国际知名舞蹈家阿卡什·奥德拉、青年舞蹈家胡沈员、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西班牙马德里弗拉门戈舞剧团、圣彼得堡芭蕾舞团等享誉国内外的顶尖艺术家阵容,带来《波莱罗之夜》《无径之径》《孔雀》,以及舞剧《卡门》《天鹅湖》《胡桃夹子》等重磅好戏,累计接待观众超30万人次,有力带动了光明区演艺消费市场。
文物资源活力焕发
目前光明区有不可移动文物59处,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光明区不断完善非遗和文物保护的项目展演、传承培育、多元化宣传等工作,开展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和活化利用,扎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光明区积极探索文物合理开发。结合东宝中学旧址和陈氏琬璧公家塾的红色事迹,在文物建筑内开展红色展览活动;多性能活化利用古建筑,成功打造村史馆、党群服务站、圳美书屋,为社区提供新型公共文化阵地;启动公明墟保护及活化利用,成立光明区公明老墟活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完成公明墟历史文脉梳理,成功举办“遇鉴公明墟”文化艺术集市等活动,推动历史古迹与当代商业、生活共荣,打造文化休闲“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