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7月19日讯(记者 林秋颖)近日,“光明大讲堂”第290期活动在光明区图书馆总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本场活动邀请到了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高级编辑姚峥华作了题为《钱锺书、杨绛、费孝通及其他……〈书人有七〉里的书故事》的讲座,带领现场听众重回那个充满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的年代,领略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思想的活力,向大家深入讲解自己多年来如何犀利捕捉书人作家们的传神细节,解读那些书界的秘密、书人的八卦、书史与掌故,引领现场听众从“亲历、亲见、亲闻”的角度出发,重温经典,思忖当下,学会对问题、事件、人物有另一种“被发现”和更接近的“真实”,以“书人”为桥梁,汲取前人的智慧,洞察世间百态,感受到一种始终赓续常新的文化传承和精神根脉。
讲座伊始,姚峥华以《费孝通晚年谈话录(1981—2000)》一书为切入点,介绍了费孝通与杨绛的故事,通过将书中的文章集中摘录,串成一条线,详细讲述了两人初中、大学、研究院的点点滴滴,带领现场听众感悟那个时代走过来的知识分子的胸襟气度、情感方式和文化意识。她说,“这一代的东西,要争取多留下一些,主要是说真话,留下历史真实,人生如戏,大家都是戏里的人物。”事实和史实不容篡改,我们应当从旧的故事中得到新的认知,读懂那些“书人散文”。
讲座中,姚峥华从宗璞是写人高手、刻画高手,将笔下四个人物,融入一场对话讲起,融入宗璞与杨绛的笔墨之争,带领现场听众感悟了在宗璞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经过世事的不断打磨,史料的逐一呈现,客观语境下人性复杂性的展现与调和,与自己内心、历史、时代达成了和解。
接下来,姚峥华介绍了谢泳对索引这一学术研究方法与钱锺书截然不同的看法,诚如谢泳所说,索引的目的如果是为了深入研究文学作品,为了尽可能从比较丰富的侧面来解释文学作品,就应当是一种比较有益的方法。姚峥华还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钱锺书是否孤立地看陈寅恪的历史研究?”“钱锺书对徐志摩等新诗人态度疏离?”等问题并深入剖析,从事实出发,用证据说话,她带领现场听众一起回望历史,找寻真实的答案。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听众们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他们纷纷就作品中的某个情节、人物形象或主题思想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看法,姚峥华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每个问题,并与观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本次讲座,不仅让现场听众了解了众多著名书人轶闻趣事和特殊经历,而且激发了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引导现场听众调整思考方式,找到问题的最佳途径。正如姚峥华所说,“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人物并未走远,我们怎么去理解、看待和回答这些问题,将决定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