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7日讯(光明新闻记者 练洁雯 通讯员 王洪强 王春波)昨日,深圳市气象台将全市陆地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预计近两日我市高温加剧,最高气温将升至37℃~39℃,信号可能持续2-3天,市民要注意防暑降温。
日前,62岁的环卫工人李叔在烈日炎炎下工作了一天,下午5时突然发热到了41℃,伴随有头晕、乏力、胸闷、气促、意识模糊等症状,立即来到了光明区人民医院西院区急诊科就诊。经医生检查诊断是中暑先兆,还好及时来医院就诊,李叔得到治疗后顺利出院。
光明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曾运红介绍,今年5月以来,医院接诊的中暑相关患者已达1600余例!他提醒:“高温天气期间,千万别把中暑不当回事,尤其是高温作业者。”
专家指出,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如野外考察、露天装卸、建筑施工、环卫作业、巡线巡检等。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不局限于工作场所。
名词解释
何为职业性中暑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抽搐、昏迷、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胸闷、心悸、喘憋等。
按照《职业性中暑的诊断》(GBZ41-2019),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类型。
热痉挛
定义: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
症状: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
定义: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症状:包括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可伴有眩晕、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
热射病
定义: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体温高达40℃及以上,出现谵妄、昏迷等症状;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温馨提醒
●做好职业健康检查
专家提醒,由于职业性中暑属于职业病,因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注意,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甲亢、未控制的糖尿病、全身瘢痕面≥20%以上、癫痫、慢性肾炎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离作业岗位。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劳动者一旦在高温作业时中暑,可以进行职业病诊断,被认定为职业性中暑的可申报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职业性中暑处理原则
当劳动者发生职业性中暑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将其转移至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平卧并解开或适量脱去衣服,将凉毛巾、冰袋或冰块置于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可在身体表面洒水并辅以扇子或风扇降温。当劳动者处于清醒状态时,给予清凉饮用水或电解质饮料。必要时及时送医。
防暑指南
避免中暑 预防胜于治疗
保持水分充足
高温天气时,身体容易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因此,需要给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每天的饮水量可以保持在1500mL以上。除了白开水,还可以选择淡盐水、水果汁、酸牛奶、茶水等饮品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喝盐水时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在高温环境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喝一些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减少高温暴露
避免高温时间外出,夏秋季的中午至午后温度较高,应尽量减少在这个时间段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应尽量选择阴凉处行走,并佩戴遮阳帽、穿防晒衣等防晒用品。
在高温天气下,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尤其是剧烈运动。如果必须在户外工作,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做好防晒措施
使用防晒用品,出门时要涂抹防晒霜,并佩戴宽边帽、太阳镜等防晒用品,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在高温环境下,应穿着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帮助身体散热。避免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改善室内环境
在室内时,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可以使用空调来降温,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身体不适。
关注身体状况
在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可能是中暑的前兆。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到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在外出时应随身备一些防暑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当身体出现类似中暑症状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