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欢乐田园油菜花开满地金,游人如织胜往年。
光明-金平产业协同发展基地(科创孵化中心)展厅。
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14日讯(光明新闻记者 黄国焕)自省“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光明区高度重视,按照省市有关部署全力推进落实。今年5月,2023年度省“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结果出炉,光明区获评“进位类”区优秀等次。近日,省、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调研组实地调研光明区“百千万工程”工作,对光明区在这项工作中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以来,光明区乘势而上,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全面谋划119项具体举措,继续以“头号工程”推动“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
亮点纷呈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
光明区充分发挥科学城的资源禀赋,以科学重器为支撑,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闯出一条具有光明特色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2023年以来,光明举全区之力统筹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营,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两大设施正式投入使用,超算二期土建工程加快建设,鹏城云脑Ⅲ主体工程已进场施工。经济稳步增长,2023年全区GDP增长9.0%,今年上半年继续稳中有进,增长8.8%。同时,在科学城创新动能的支撑下,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生物医药、合成生物等一批产业集群强势崛起,正成为光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集体经济发展也呈现新面貌。东坑社区积极探索“工业上楼”新模式,社区股份公司与区属国企合作建设东坑社区返还地“工业上楼”项目,激活社区“造血”功能,预计贡献高质量产业空间14.4万平方米。迳口社区以社区股份公司为开发主体,深度挖掘本土特色资源,积极打造“科学家休憩后花园、田园文化体验综合体、特色文化创意小镇、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特色文化街区,探索出一条文旅农相融合、赋能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宜业也宜居。光明区用好山水田林湖资源,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7%,达到历年最优水平;公园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5%。同时,光明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小分格”获评全国2023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4个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县(市、区)之一。
除了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光明区同步聚焦产业协作,与省内对口帮扶地区——汕尾市城区、汕头市金平区分别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与研发创新基地均顺利揭牌并启动建设,助力光明-金平在省产业有序转移考核中获评优秀。
乘势而上 扎实推进科学城建设等119项具体举措
光明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光明科学城肩负国家战略,立足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大使命,将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关于“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等6个方面119项具体举措。
在刚过去的7月,光明区接连在培育新动能上有大动作。7月14日,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建设,标志着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正式落地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和光明区携手打造的光明高等研究院正式启用,研究院下设先进光源中心、创新材料院、生命科学中心、新药研发中心等8大科学研究中心(或研究院),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科学是光明区最亮的底色。光明区积极探索构建科研院所、地方国企和社会资本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共赢模式,发挥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转化引擎作用,培育一批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超高清视频显示、高性能材料、智能传感器等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今年上半年,光明区经济继续稳中有进,增长8.8%,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光明区大抓产业集群,围绕光明科学城主攻方向,集中资源培育壮大“3+3+1”产业集群,包括加快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3个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超高清视频显示、高性能材料、智能传感器3个优势引领类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合成生物产业集群,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传感器等重点产业集群规模保持两位数增长。制定“5+3+N”现代化服务业新体系发展目标,上半年,全区服务业经济态势良好,软信业(增速20.1%)、科技服务业(增速19.7%)、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速18.6%)等细分行业高速增长。
接下来,光明区将继续发挥生态优势,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科学之城、绿色之城;持续聚焦产业协作,坚持“输血造血”两手抓,加快推进光明-金平产业协同发展基地(科创孵化中心)、汕尾城区创新岛(光明)开花结果,奋力书写“百千万工程”光明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