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11月14日讯(光明新闻记者 熊丹丹 通讯员 黄敏 周艺 黄杨慧)第25届深圳读书月期间阅读和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光明独具“科学魅力”。11月11日,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对话和交流——“科学里的光明之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前景”主题沙龙在光明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
此次活动主持人、海洋文化学者梁二平与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中国通信业观察家、人工智能研究学者项立刚两位重量级嘉宾,针对“人工智能”概念起源、概念界定、历史演变、重大事件、应用场景、发展弊端、未来趋势等议题进行深入对话,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
活动中,梁二平提出了关于人工智能本质等引人深思的问题。江晓原从他早年间在工厂工作的经历引入,讲述了人工智能的早期发展和应用,并进一步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多样化应用。项立刚从自身对“CHATGPT”的理解出发,通过提问方式,通俗易懂地解答了何谓“人工智能”,廓清了人们对人工智能仅仅停留在“语言大模型”和“算力”的简单化认知误区,概述了该领域历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事件,并以“抖音”为例,阐述了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项立刚在活动现场进行的无人机飞行演示将此次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随后,主持人和嘉宾就人工智能是否能增强人类智能及最终是否会发展出自由意志等前沿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发表了独到的见解,项立刚通过中国、美国、印度等当前国际上几个国家5G基站配置数量的详实数据对比,表达了对中国未来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乐观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