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大湾区(深圳)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基金合作意向正式发布。
深圳新闻网2024年11月15日讯(光明新闻记者 杨曦 通讯员 于荆荆 )11月14日,第26届高交会现场,中银大湾区(深圳)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基金合作意向正式发布,意向落地光明科学城基金总规模高达50亿元。
中银科创母基金将采用“子基金+直投”模式,在目前AIC直投基金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银行资金投资渠道,优势互补、共同赋能,重点投资光明科学城科研经济发展所需的早期、成长期等阶段的优秀科创企业,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致力于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众所周知,科技成果落地难、转化率低一直是科研领域普遍存在的难题,尤其是在早期阶段,科研机构和项目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市场验证,导致科研成果转化速度缓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光明科学城运用金融“活水”,滋养“科创之花”。中银大湾区(深圳)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基金发布,是光明区积极引入“耐心资本”、支持创业投资的又一关键举措。
就在三天前的11月12日,深圳市首支完成工商注册的种子子基金——光明科学城种子基金召开首次项目投决会,首批4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顺利过会,分别来源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高性能材料等行业领域。今年9月19日,在“深圳创投日”暨光明科学城科技金融推介会上,深圳市首支规模2亿元的种子子基金在光明落地,5只总规模155亿元的深圳“20+8”产业基金与首批拟投资项目签约,招商致远资本、东兴资本等基金管理机构总部也纷纷签约落户。
据了解,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集聚了50余名院士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124名,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科研机构、原始创新成果等资源,构建“3+3+1”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引导各类平台、机构等优势资源集聚,促进科技链、产业链、金融链深度融合,为科研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支持。
作为全市三个科技金融示范区之一,光明区科技支行数占全市四分之一,推出了100亿元科技金融专项,拥有目标规模100亿元光明科学城母基金、50亿元智能传感基金、15亿元合成生物基金和10亿元脑科学基金,参与出资50亿元生物医药基金和30亿元新材料基金。目前,光明引导基金参与出资21只子基金、总认缴规模接近300亿元,形成了富有光明科学城特色的“引导基金+产业基金+母基金+种子基金+市场化基金”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