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网首页 2025-04-02 星期三
欢迎您,来到深圳光明网!

深圳市光明区新闻门户网站

以创意之名赴科学城之约

发布时间:2024-12-23 11:00 来源: 宝安日报

庄晓文《一夜鱼龙舞》

▲第三届“漫”游光明湾区动漫创意设计活动。

▲烙画基地展览。

▲杨光《砖》。

▲沈烈毅《离地三尺—天梯》。

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23日讯(光明新闻记者 彭丹)12月6日,第二十届创意十二月在华侨城O·POWER文化艺术中心开幕,本届活动以“承·传文脉 创·向未来”为主题,通过创意市集、艺术展览、非遗活动等方式,为市民提供与众不同的“科技+艺术”互动体验。

活动期间,光明区委宣传部联合各相关单位组织策划并推出五个重点项目,包括深圳光明国际公共艺术季“在·自然”公共艺术作品展、“漫”游光明湾区动漫创意设计活动及光明烙画艺术周等,涵盖动漫创意、非遗烙画、公共艺术等方面,以新思维、新理念、新方式、新技术,激发创新创意,助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光明市民带来与众不同的“科技+”“创意+”全新体验。

跨学科艺术对话 让艺术之光照进科学之城

近日,作为光明十大文化品牌之一的第二届深圳光明国际公共艺术季“在·自然”公共艺术作品展拉开帷幕。展览活动在光明区虹桥公园的月在庭与日熹阁举办,邀请著名艺术家管怀宾与沈烈毅,担任项目展览主创艺术家,并由首届主创艺术家沈少民作为策展人,展场月在庭和日熹阁的建筑设计师刘珩作为建筑师,展览展出47件公共艺术作品。

公共艺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装点空间,更在于激活人们与场所的关系。沈少民表示,“光明本身就是种希望,愿艺术成为光明中的光明。”通过公共艺术、建筑空间、自然景观的结合,进行一场公共艺术、在地文脉与土地生态的深度对话,触发深度的思考与共鸣,将公共艺术融入公众的日常起居。

“在·自然”公共艺术作品展旨在探讨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以及自然与自身之间的深层关系,通过展览作品,让展示艺术不仅存在于美术馆和博物馆中,更应融入自然,成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据悉,本届公共艺术季提倡回归自然中寻找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的介入是在城市中点缀绿色,在空间中融入生态,在建筑中注入生命力,成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媒介,并通过艺术的力量重新定义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

漫步科学公园 感受科技动漫魅力

在光明科学公园进行一场沉浸式互动闯关是种什么体验?第三届“漫”游光明湾区动漫创意设计活动自14日开展以来,吸引了近两千名市民朋友前来打卡体验。该活动作为深圳市第二十届“创意十二月”的重点项目,也为第二十届深圳“创意十二月”献上一份文化与科技、过去与未来交融的文化盛宴。

这场以“漫”游光明为主题的活动在光明科学公园搭建一个沉浸式互动闯关的场景,融合声音、光影、AI等媒介,在智能导游“光小明”的带领下,打开任意门,开启“时空穿梭”之旅。活动打造6大场景,设置6个打卡点,将带领观众进行一场奇特的“穿越”之旅,领略光明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对未来光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科技之美的无限憧憬与期盼。前来体验的市民纷纷表示,打卡点故事性很强,活动不仅让科学公园变得更有趣,也让光明的形象生动了起来。通过灯光、投影和模型展现了满满的科技感。

在“游戏闯关”环节,搭配科技感十足的未来场景,让市民在游戏中感受科技元素。在科学顶,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星球模型,搭配其他行星的模型,悬挂在半空中,结合光影效果,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打卡留念,体验太空探险的乐趣。

据悉,本届活动还引入AI“数智人”科普,丰富动漫应用场景,并以AI赋能内容创作,运用动画短片与互动游戏营造视觉、听觉、触觉的沉浸式体验,展现AI科技与传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的魅力。

在古村窥见新生力量

链接过去与未来

走进光明区迳口古村,分布在村落的各个微小场景中的22件作品,正让古村的过去与未来在艺术的连接中再度重逢。

以“艺起来,趣迳口”为主题的公共艺术创作展示活动联动居民、商户、艺术家、风景园林师、平面设计师等多方力量,通过“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艺术化”的方式聚焦祠堂广场及旧村巷道空间的焕新增彩,形成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在地场景营造事件。

经过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巧手,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被重新赋予生命,荒废的空间、破窗、旧墙、枯木等事物都经过创意设计和艺术化处理,焕发新生。

其中,艺术家杨光的作品《砖》以传统的砖块为媒介,展现了砖块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演变与重生;张齐努的《语林计划》则通过声音装置艺术,让观众在聆听中感受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而沈森涛的《AR井神》则巧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古老的“井神传说”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活动还设置了互动环节,让观众在参与中体验到艺术的魅力与乐趣。

运用AI视频技术

打造“光明烙画”文化IP

作为深圳市第二十届创意十二月的重点项目——“光影烙心·和光同程”——2024年第九届光明烙画艺术周,设置“人文底蕴、自然风光、科技创新、城市变迁”四大板块,以光明科学城的人文特色、科技创新和城市变迁为脉络,通过AI视频技术与传统烙画技艺相结合,共展出80幅作品,以“科技+烙画”“烙画+体验”,不断创新展陈方式,丰富参观体验。

走进烙画基地,以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人文特色、城市迭变为脉络,结合光影艺术、VR技术、家居美学等元素,构建一个多维度、沉浸式的展示空间,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光明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增强光明文化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此次活动还设置非遗烙画简介展区、文创展示区、“烙画工坊”互动体验区和手工DIY体验区等,为市民打造赏玩一体的艺术空间。

在光明 看见镜头里的非遗故事

同样作为深圳市第二十届创意十二月的重点项目——2024年粤港澳“非遗·民俗”摄影大赛作品展,以“非遗·民俗”为主题,旨在通过摄影师的镜头,让更多的人了解光明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活动从3千余幅投稿作品中评选出50幅佳作进行展览,入选作品共分为特别推荐、等级奖、湾区之光、湾区之美、湾区之韵、湾区之创等6个主题单元,全方位展示非遗文化的广度与深度。

光明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不可移动文物59处,有陈仙姑的故事、玉律醒狮舞等14个区级以上非遗项目,构成了光明独特的文化名片。

创意十二月作为深圳年度综合性城市文化盛事,是深圳“创新之城”的城市品牌之一。光明区以创意十二月为契机,展示了其作为科技创新高地的活力,也彰显了其在文化创新领域的深厚潜力。光明区将继续立足科学城定位,通过营造浓厚的城区创意氛围,打造培育创新精神的丰润土壤,链接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塑造科学城文化品牌,助力城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创意文化生态赋能。


[编辑:罗鹏华]
上一条: 光明区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
下一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