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政协二届三次会议科教界别联组讨论现场。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日讯(光明新闻记者 王晓冬/文 李立治/图)在3月1日召开的区政协二届三次会议科教界别联组讨论会上,30余位区政协委员展开深度对话。大家发挥界别优势,紧紧围绕“一城三区”战略目标和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就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科教融合生态等议题展开智慧碰撞。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候选人黄伟平,区政协副主席席卫忠参加分组讨论。
黄伟平在讨论中提出,要紧紧围绕党代会工作报告提出的“一城三区”建设目标,以“十大攻坚任务”为工作主线,点燃学习、点亮科技、点赞光明,树立光明区政协的工作品牌。“要把委员们的金点子转化为施工图,真正让政协智慧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区正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持续2小时的“头脑风暴”中,委员们聚焦大科学装置效能释放等科学话题展开热议。
区政协委员罗巍一直聚焦“生物制造”,连续两年提案都被政协确认为“一号提案”,并获得成果落地。今年进一步提出争创“生物制造的全国先导区”,建议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创投基金”模式,构建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转化体系。区政协委员张未卿、王泽坚等聚焦人才话题,主张在装置集群区打造人才配套社区,实施青年扎根2025计划。区政协委员卿笃安建议,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日常生活关照。
针对近期爆发的AI话题,区政协委员王继生提出,AI技术在生物制药和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人才短缺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光明区应针对AI热潮,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推动相关领域发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科学城的未来。教育界委员将目光投向未来人才培养。区政协委员卓瑞燕展示的“AI+教育”思路引发关注,她提议加强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如创建智慧校园、研发智能化教育课程,擦亮科教融合的特色品牌,充分体现“世界一流科学城”的优势。
讨论中,“充分利用科学城资源,打开门办教育”,成为委员们的共识。区政协委员熊飞认为,各界别政协委员应发挥行业、领域优势,为光明科学城的教育事业引入更多资源,让孩子们的视野更广阔。区政协委员朱灵辉提出,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的教育资源与基础教育融合,加强科技教育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光明科学城长远发展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