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主题研修暨思维课堂工作坊第三场活动举行。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4日讯(光明新闻记者 龙冠斌 通讯员 唐邦顺 黄晓洲/文 记者 卢正辉/图)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系黎加厚教授的带领下,3000余名光明教育人亲身体验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应用,感受了AI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是发生在光明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主题研修暨思维课堂工作坊第三场活动的生动一幕。当天的活动在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举行,活动同步在线转播,吸引了2500余人线上观看。
现场举行了光明区首批“光明求索学校”研究项目试点校颁证仪式,黎加厚教授与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黄爱华共同为光明区高级中学等25所学校颁发证书,标志着“光明求索学校”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光明区教科院信息与未来教育研究部负责人王西凯讲述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光明方案”。据悉,光明区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教育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全国试点区,通过一系列竞赛和优质课例评选活动展现了其在AI教学应用上的扎实基础。他提出构建AI赋能教育新范式,通过重塑教学场景、教师角色及评价体系,搭建专属大模型,孵化多场景AI智能体等措施,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保障信息安全与AI伦理,助力教育迈向人机共育新时代。
黎加厚教授通过“设计-批判-迭代”三个环节,带领与会人员认识了“腾讯元宝”“问小白”和AskManyAI在内的多个AI模型,并通过实验教学法学习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设计教案、制作教学资源等,加深对AI赋能教育的理解与实践。此外,他还介绍了基于DeepSeek的教学方法,这种“手脑并用”的研修模式,使参与者深刻理解到如何借助AI实现从“信息传递”到“思维启迪”的教学升级,从而推动AI赋能教育变革。针对DeepSeek在教育科研创新领域的应用,黎加厚教授强调其“赋能教育、变革教育”的核心价值,并指出“变革教育”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他通过国内外人工智能支持的新型学校案例,生动展示了技术如何重塑教育生态。黎加厚教授还阐述了“光明求索学校”的实践探索,提出“人机双师教师”模式,即智能体导师与人类教师协同教学,重新定义教师角色,并现场指导老师们制作支持DeepSeek的教育智能体,让大家亲身感受技术赋能教育的实际应用。
黄爱华院长表示,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冲击着千百年来形成的教育形态和学习方式的规则观念。启动“光明求索学校”研究项目,就是要以AI推动教育理念、模式及人才体系的全面革新。他呼吁大家做“有温度的科技赋能者”“创新改革探路者”与“可持续生态构建者”,共拓智能教育新范式。
据悉,“光明求索学校”研究项目的启动是光明区探索AI赋能教育教学的先锋实践,也是对未来教育形态的深度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