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4日讯(记者 罗鹏华 通讯员 黄敏 黄杨慧)寻迹传统形式美,让传统艺术点亮现代生活。3月2日,“光明大讲堂”第310期活动在光明区图书馆总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本场活动邀请了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景观设计学研究所所长蔡强,他以《传统设计与现代生活——中国非遗图案、纹饰的继承和创新》为主题,引领现场观众从传统设计中挖掘形式美,解析传统纹饰在衣、食、住、行等现代生活当中的跨界应用,生动展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东方美学韵味的文化盛宴。
蔡强首先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多样性谈起,指出彩陶、漆器、剪纸、刺绣等传统工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讲座伊始,他展示了多种传统图案纹样,并阐释了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图形风格特征:欧洲的图形设计较为烦琐,而中国的图形设计则非常简洁,即便是简单的点、线、面组合,也能呈现出精美的视觉艺术效果。蔡强特别提到,许多国际品牌图形的设计灵感90%以上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图案。他以紫檀木画槽琵琶上的图案为例,将其与国际品牌LV的经典图案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色彩和图案排列上高度相似。这不仅揭示了西方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关注和借鉴,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身文化的价值。
在谈到如何将民族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时,蔡强指出,要提高对民族艺术的认知和认同,通过不断学习与解读,对其要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变形整理,再结合传统图案进行创新。他谈到,尽管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但审美力仍然是核心的竞争力。运用现代技术制作出的作品,仍需通过审美的筛选和深化提炼,才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品。
接着,蔡强以北京十大建筑为例,阐释了如何掌握传统艺术语汇,并将其运用于时代建筑设计的创新之中。他提到,著名艺术家常沙娜在设计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花板造型时,巧妙地将敦煌图案融入三层照明设计中,这一设计至今仍展现出时尚与经典的完美结合。此外,人大常委会接见厅的室内设计也借鉴了传统敦煌藻井图案,体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功能的和谐统一。蔡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与创新,正是通过对传统文脉、理念和形式的深入挖掘与创造性转化,才能真正达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度。
讲座中,蔡强展示了传统纹饰在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展现了传统图案艺术在新时代的巧妙创新。
最后,蔡强以1979年版动画片《哪吒闹海》与当下大热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分析了传统图案在动画艺术中的运用。他指出,动画作为现代艺术形式,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表达方式,使其呈现出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律,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落地与生长。
在互动环节,听众积极发言,蔡强认真回应了“如何提升审美力”“纹饰与工艺美术有何不同”等问题,并和现场观众合影留念。
蔡强在讲座中展示了大量精美的传统纹饰图片,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他用博学的知识和对传统纹饰的深刻理解,向观众传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并为非遗图案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正如蔡强所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正在为现代设计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艺术领域中焕发新的影响力。